張達明
命運似乎對“80后”的高淳很殘酷。他在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降生后,發(fā)育一切正常,當時父親抱著白白胖胖的兒子,樂得合不攏嘴。然而,10個月時,父母發(fā)現(xiàn),兒子只會后退不會向前爬。十根手指也只有右手食指可以微動,渾身肌肉則軟弱無力,根本站不起來。父母趕緊帶兒子去醫(yī)院就診,被確診為“先天性肌弛緩癥”,這種病目前無法醫(yī)治,只能通過鍛煉來減輕癥狀。這一結(jié)果猶如晴天霹靂。
高淳7歲時,父母把他送進常熟報本中心小學讀書。為照顧兒子,母親36歲就提前從國棉廠退休。這一切,懂事的高淳都記在心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地用功,連課余時間也在教室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上初中后,成績依然在全年級數(shù)一數(shù)二。學習之余,他經(jīng)常拖著殘身幫助學習差的同學補課,做了數(shù)不清的好事,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初中三年,他先后獲得“常熟市十佳好少年”“常熟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佳標兵”等稱號。中考時,雖然他考出了621分,卻因身體原因,最終未能進入高中繼續(xù)學習。
這對高淳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那段時間。他感覺人生失去了希望,整天把自己關(guān)在房里不愿見人。幾番煎熬后,他覺得不能就這樣活一輩子,他決定,用寫作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感悟。買了電腦,但他的右手食指勉強能微動,每次用鼠標點擊一個字,起碼要四五次才能成功,有時甚至七八次,他硬是咬牙堅持下來,打字速度也逐漸加快。1996年,他的處女詩作《黃河魂》發(fā)表,他讓父親拿著5元錢稿費買了兩包花生米,全家人共享了這份幸福。
此后他的創(chuàng)作欲望空前高漲。2002年,他報名參加了北京魯迅文學院培訓中心的函授學習,創(chuàng)作技巧有了質(zhì)的飛躍,高淳決定向長篇小說發(fā)起沖鋒。從2003年起,他開始長篇小說《風逝》的構(gòu)思,并于2004年動筆。為讓他順利寫作,母親每天4點半就起床為他做好早飯,然后在7點鐘幫他起床,為他洗漱。由于他面部肌肉松弛,咀嚼飯菜很困難,母親就一口口喂他吃……做完這些后,高淳躺在特制的床上,開始了在電腦上的寫作。每天都寫到晚上9點,4年間從未中斷過一天。他心里只有一個信念: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用自己的能力創(chuàng)造價值。
經(jīng)過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高淳憑著頑強的毅力,用一根手指敲出了150萬字的長篇小說《風逝》。當初稿寄到出版社后,責任編輯用8個字給予了評價:寫作嚴謹,語言優(yōu)美。文學評論家朱輝軍得知作者是用一根手指在病榻上敲了4年時間才完成作品后,敬意油然而生,特地為《風逝》作序。他在序中說:“作者雖然只有25歲,卻以深沉的筆調(diào),寫出了都市男女之間的復雜心態(tài),有愛情的甜蜜、契合、融洽,也有隔閡、冷漠和背叛。娓娓講述了人生的哲理和精神,展開了當代社會的生活長卷,宛如新時代的一幅《清明上河圖》……”
目前,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風逝》。當高淳看到作品變成鉛字后喜極而泣,深情地對父母說:“沒有你們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別說我用一根手指能完成150萬字,就連最起碼的一日三餐也難以料理,這輩子我最感激的人就是你們。”父母也飽含熱淚對兒子說:“雖然你只有一根手指能打字,卻書寫了自己的絢爛人生,你是我們的好兒子,是我們永遠的驕傲!”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