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波姜心祿(.成都市農技推廣總站.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
警惕福壽螺
——福壽螺相關知識及防治方法
□楊永波1姜心祿2(1.成都市農技推廣總站2.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
每年4~10月是福壽螺產卵孵化的高峰時期,筆者近期在成都平原的廣漢、新都、新津、蒲江、彭州等地看到,溝渠路邊有很多福壽螺卵塊,各地農業(yè)植保部門應警惕福壽螺的危害,抓住有利時機,防治福壽螺。筆者特收集福壽螺相關知識及防治方法以供參考。
福壽螺,是瓶螺科瓶螺屬軟體動物,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1981年作為食用螺引入中國。其肉質細嫩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另外,它還是一些珍貴水產動物的飼料。
福壽螺雌雄同體,異體交配,每次產卵一塊,卵粒相互粘連成塊狀,200~1 000粒。卵圓形,直徑2mm,初產卵粉紅色至鮮紅色,卵的表面有一層不明顯的白色粉狀物,間隔3~5天后,進行第二次產卵。一年可產卵20~40次,產卵量3萬~5萬粒,1只雌螺經1年2代共繁殖幼螺32.5萬余只,繁殖力極強。卵于夜間產在水面以上干燥物體或植株的表面,如莖稈、溝壁、墻壁、田埂、雜草等上,受精卵在空氣中孵化需10~15天,發(fā)育成仔螺后破膜而出,掉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發(fā)育3~4個月后性成熟,除產卵或遇有不良環(huán)境條件時遷移外,一生均棲于淡水中,遇干旱則緊閉殼蓋,靜止不動,長達3~4個月或更長。
福壽螺食量大,咬食水稻等農作植物,可造成嚴重減產,是名副其實的水稻殺手。水稻插秧后至曬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蘗及有效分蘗,致有效穗減少而造成減產。另外福壽螺的螺殼鋒利,容易劃傷農民的手腳,大量糞便能污染水體。因每只雌螺可年產卵萬粒左右,繁殖量驚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種滅絕,極易破壞當?shù)氐臐竦厣鷳B(tài)系統(tǒng)和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發(fā)生腦膜腦炎。目前福壽螺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
2.1 人工摘卵
在產卵期,各地可發(fā)動群眾,收集卵塊,集中銷毀;或者直接壓碎卵塊,不使卵塊孵化。
2.2 養(yǎng)鴨食螺
發(fā)展稻田養(yǎng)鴨,或者鼓勵農戶養(yǎng)鴨,通過鴨食用福壽螺,特別是小的福壽螺。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成都平原的很多地方都進行了灌溉渠系的改造。各地在冬修期間應加強淘溝,把藏有小福壽螺的淤泥清理到田埂或者溝邊,使淤泥干燥,可以干死部分福壽螺。
2.3 藥物防治
冬閑田、冬水田,以及蔬菜田,在水稻移栽前7天,施用2%三苯醋錫粒劑(TPTA)15~22.5kg/hm2,田水保持3cm深,約1周。水溫高于20℃,可用15kg;低于20℃,可用22.5kg。也可用80%聚乙醛可濕性粉劑(Metaldehyde)1.2kg/hm2,于栽植前1~3天,加水稀釋,一次施用,田水保持1~3cm深,約1周,要求氣溫高于20℃時施用。
移栽稻田,在水稻移植后24h內于雨后或傍晚每667m2施用6%密達殺螺顆粒劑0.5~0.7kg,拌細砂5~10kg撒施,施藥后保持3~4cm水層,3~5天。
產卵期,施用8%滅蝸靈顆粒劑22.5~30kg/hm2,碾碎后拌細土或餅屑5~7.5kg,于溫暖、土表干燥的傍晚撒于受害植株根部,2~3天后,接觸過藥劑的福壽螺分泌大量粘液死亡。也可每公頃用6%密達顆粒劑7.5kg拌干細土225kg均勻撒施。施藥后田中保持有5cm左右的水層,時間約為1周,殺螺效果最佳。
相關小知識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一個非本源地區(qū)域,在當?shù)氐淖匀换蛉嗽焐鷳B(tài)系統(tǒng)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給當?shù)氐纳鷳B(tài)系統(tǒng)或地理結構造成明顯的損害或影響的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會直接減少當?shù)匚锓N數(shù)量,間接減少依賴于當?shù)匚锓N生存的物種的數(shù)量,使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降低,并且會改變當?shù)厣鷳B(tài)系統(tǒng)和景觀。
目前,我國有外來入侵物種近500種,其中最為常見的有巴西龜、福壽螺、小龍蝦、清道夫、雀鱔、食人鯧、非洲大蝸牛、水葫蘆、空心蓮子草、薇甘菊、紫莖澤蘭、五爪金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