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鏡頭對準死亡:拍照還是救人》(2012年第48期)
或許人們對攝影記者的不作為已經關注得過多了。不論是否出于本意,這張照片都揭示出許多東西,雖然這些東西并不令人愉快,這里面當然包括道德風氣,但也不僅限于此。比如,還有我們過時的公交系統慘淡的現狀——連護欄都沒有,太荒謬了。還有紐約市精神病患群體(常常也是無家可歸者)的管理狀況,據說正是他們中的一個人把那名男子推了下去?!都~約郵報》把新聞的角度放在社會新聞上面,從而從一開始就浪費了做真正的新聞的機會。其實,如果《紐約郵報》換個標題,比如“為什么紐約竟讓這樣的事發(fā)生?”,同樣能達到引起轟動的效果。
美國布萊恩·樂歐德爾
我覺得這些以抓拍新聞第一現場的攝影師,把人性中的冷漠隱藏在所謂的職業(yè)需求中,非常讓人心寒。如果當時跌在地鐵軌道中的或快被餓死的是他的母親或是孩子,他還會這么心安理得地攝影嗎?
網友Shinnor
不能說是見死不救,畢竟一個人不一定能把另一個人拉上來。但是有必要登頭版嗎?
網友Bobonia
想想不去指責推他下去的人,而是指責一個專業(yè)的攝影師,他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拿起相機拍攝吧。至于救人,那要從自己的職業(yè)里走出來才反應過來去了,實在是……
網友Angelxunying
為什么沒人聲討把乘客推下去的人?我覺得以地鐵的速度根本沒辦法去救啊……就算想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網友Perhaps悠
對于一瞬間的本能反應到底應該怎樣,是沒有辦法用道德來評判的。一個攝影師的本能就是隨時抓相機,不是他冷酷無情,而是在那樣的一瞬間,沒有時間思考太多,本能是出于職業(yè)習慣的。如果他是一名警察或者士兵,我想他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撲上去救人,這也是職業(yè)習慣。
網友啄花鳥
凱文·卡特1994年利用汽車尾氣自殺身亡,遺言:真的對不起,生命中的痛苦遠遠超過了歡樂??墒强ㄌ厥潜辉┩鞯?,這對一個熱愛工作的貧窮攝影師來說太不公平了。
網友別點我
圖片里包含著太多的“或然因素”。這構成了保羅·亨德里克森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里所開設的一門名為“看圖講故事”的紀實性寫作班的理論基礎。亨德里克森之前是《華盛頓郵報》的寫手兼暢銷書作家。自今年9月以來,我一直參加此門課程的學習。除了我之外,班上還有13名同學。特別巧合的是,在我們所上的最后一堂課所在的這個星期里,發(fā)生了韓基蘇死亡這樣的災難——這仿佛是現實世界的期末考試。
我們的共識是,問題的本質,不是照片該不該刊登,而是不該以那種方式刊登。班上大部分同學都認為,倘若出版人將此照片以一種品位較高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向這名韓國裔男子在面臨恐懼的情形下的求生愿望表達敬意——那么它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刊登。有些同學甚至認為,我們有責任看到事情的真相,這將迫使我們審視我們自己以及我們整個社會的動機。
美國 Joe Pins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