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婕娟
(西安航空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電子工程系,陜西 西安 710089)
靜電是摩擦生電效應(yīng)而產(chǎn)生的,所謂摩擦生電是在絕緣物表面做機械性的摩擦而產(chǎn)生過多的電子。因此靜電可以在無意中產(chǎn)生,雖然總能量不大,但電勢卻很高,可達幾萬伏,有時超過十萬伏。靜電對人類既有利又有害,目前的靜電復(fù)印技術(shù),靜電吸絨工藝等等都是利用靜電作用,使靜電造福人類;但靜電會對電子元器件帶來損傷,尤其是CMOS器件。美國有關(guān)專家統(tǒng)計了電子元器件特別是COMS器件受靜電損傷而產(chǎn)生的巨大經(jīng)濟損失,每年高達50億美元,對此美國集成電路生產(chǎn)廠家和使用單位高度重視防靜電問題,美國還制定防靜電的軍用標準以及各種規(guī)范,連所有CMOS電路的詳細規(guī)范中都有防靜電的具體要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器件和整機的應(yīng)用可靠性。
國內(nèi)對靜電放電即高壓靜電場損傷CMOS及各種集成電路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導(dǎo)致很多CMOS器件受到損傷。要防止CMOS器件受到靜電損傷,要從3個方面入手。首先在廠家生產(chǎn)過程中,通過設(shè)計以及生產(chǎn)工藝的保障使CMOS器件具有一定的抗靜電能力,其次在運輸移動過程中要提供相應(yīng)的防靜電措施,最后在使用過程中電路設(shè)計要采取抗靜電措施。本文主要描述在使用過程中設(shè)計人員在線路設(shè)計中如何采取抗靜電措施[1-2]。
隨著集成電路技術(shù)的發(fā)展,CMOS器件柵極氧化層的厚度越來越薄。早期CMOS器件工作頻率較低,柵極氧化層厚度1 000~1 200 A,目前高速CMOS器件為提高效率,柵極氧化層只有600~700 A左右,某些抗輻射的大規(guī)模電路,柵氧化厚度只有350~450 A。CMOS柵極氧化層越薄,越容易受到靜電的損傷而擊穿柵極,導(dǎo)致CMOS器件失效,其失效機理有兩種原因:
1)靜電放電現(xiàn)象
靜電放電必須有帶有靜電的物體或人體觸及到CMOS柵極的管腳,使CMOS柵極上積累電荷,如果CMOS柵極單位面積上聚集很高濃度的靜電荷,使很薄的柵極上出現(xiàn)很高的電場,當(dāng)電場達到一定水平,CMOS柵極就會擊穿損壞,使這些靜電荷通過擊穿點泄放掉,這就是所謂靜電放電。
2)高壓靜電場的靜電感應(yīng)現(xiàn)象
由于靜電荷較多,靜電電壓較高,擊穿時的放大電流較大,使CMOS柵極內(nèi)部引線發(fā)熱,有時熱量足以燒融柵極的鍍層或鋁條。靜電放電使柵極擊穿如圖1所示。
圖1 靜電放電使柵極擊穿示意圖Fig.1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of the grid breakdown diagram
高壓靜電場靠近CMOS器件時,例如人體帶來高壓靜電場而用手摸裝CMOS器件的塑料管雖然人體沒有觸及CMOS的柵極管腳,但是電場是可以穿越過去的,因為電場是絕緣不了的,它只能用金屬板或金屬盒子來屏蔽,所以這個高壓靜電場在CMOS柵極氧化層的一個面上感應(yīng)帶內(nèi)部電場,如果這個感應(yīng)電場的強度超過了CMOS柵極的擊穿電壓,則CMOS柵極同樣會被擊穿而失效的。
如果CMOS器件受到靜電損傷而產(chǎn)生失效,那么失效有兩種結(jié)果:
1)當(dāng)即損壞失效;
2)延遲失效,過幾個月或幾年后產(chǎn)生失效。
如果屬于當(dāng)即失效,進行更換就能使整機工作正常,如果屬于延遲失效,這就麻煩大了,因為不知道何時失效,會給整機留下嚴重的隱患,但CMOS器件90%是延遲失效,這就對整機應(yīng)用的可靠性影響太大。因為延遲失效問題目前還沒有辦法把它篩選掉,所以只能采取各種防御措施[3-4]。
為了提高印刷版以及整機的應(yīng)用可靠性,在線路設(shè)計上采取各種措施來保護CMOS器件避免受到靜電損傷,這些保護措施主要放在一個系統(tǒng),一臺整機,或一塊制板上的“接口處”,即它們的輸入處和輸出處,因為這里最容易受到外界靜電的損傷[5]。以下是各種方法[6]:
1)增加限流電阻或泄放電阻的保護措施
增加限流電阻或泄放電阻的保護措施見圖2,在圖2中R1,R2及R5是限流電阻, 對CMOS器件選 0.2~10 kΩ 左右,R3及R4及并聯(lián)的電容C1和C2對防靜電有好處。必須說明增加泄放電阻及電容后會影響輸入波形的,電容要小。
圖2 增加限流電阻保護措施示意圖Fig.2 Add the current limiting resistor protection diagram
2)隔離保護措施
這里有幾種方案,把進入CMOS輸入端的靜電用各種方法隔離或吸收。
①采用射極跟隨器的隔離保護如圖3所示。
圖3中 R1、R2和R4大約 0.5~2 kΩ, 因為這個電阻很小,到達輸入端及輸出端的靜電荷,通過R1、R2和R4很快就吸收掉。但有時影響輸出波形,使用時應(yīng)注意。
②采用互補放大器的隔離保護如圖4所示。
這種方法對輸出波形影響小,但增加器件數(shù)目,互補三極和參數(shù)要對稱一致,必須進行配對測試。
③采用光電耦合器的隔離保護。
把圖4的互補放大器換為光電耦合器,減少了配對測試的必要性。
圖3 射極跟隨器保護措施示意圖Fig.3 Emitter follower protection diagram
圖4 增加互補放大器的保護措施示意圖Fig.4 Add complementary amplifier protection diagram
3)增加穩(wěn)壓器或瞬變電壓抑制二極管保護CMOS柵極避免電擊穿
如CMOS電源電壓為10 V,增加15 V左右的穩(wěn)壓管;如CMOS電源電壓為5 V,增加7 V左右的穩(wěn)壓管,不僅可以加在CMOS的輸入端或輸出端,還可以加在CMOS的電源端,如圖5所示。
圖5 增加穩(wěn)壓管或瞬變電壓抑制二極管Fig.5 Add the voltage stabilizing tube or a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ion diode
因為靜電不是直流電,是很快可以吸收而消除的,如果有幾百伏或幾千伏的靜電接觸,如圖5中CMOS的輸入端、輸出端或電源端,那么D1、D2、D3和D4立刻擊穿導(dǎo)通,把靜電吸收掉。
通過上述幾種方法,能夠有效的消除靜電對CMOS器件的損傷,不過都是以增加元器件的數(shù)量以及犧牲輸入信號的質(zhì)量為代價。但如果元器件選用得當(dāng),在多數(shù)情況下只會犧牲很少的輸入信號質(zhì)量,而使CMOS器件免受靜電損傷。
[1]涂延林,馬峰,黃能斌.電子工業(yè)靜電防護技術(shù)[M].西安:陜西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4.
[2]孫延林.電子工業(yè)靜電控制技術(shù)[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1995.
[3]崔波.半導(dǎo)體器件生產(chǎn)中的靜電與防護[J].半導(dǎo)體技術(shù),2009,34(6):531-533.CUI Bo.Electrostatic and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in manufactur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J].Semiconductor Technology,2009,34(6):531-533.
[4]周鎰,屈鵬飛,張博鈞,等.電子產(chǎn)品的防靜電性能改進方法概述[J].現(xiàn)代電信科技,2008,38(11):64-66.ZHOU Yi,QU Peng-fei,ZHANG Bo-jun,et al.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ESD performance of electronic products[J].Modern Science&Techn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2008,38(11):64-66.
[5]鮮飛.淺談電子制造過程中的靜電及靜電防護[J].印制電路信息,2008(3):15-21.XIAN Fei.A brief summary of ESD and ESD protection in electronics assembling[J].Printed Circuit Information,2008(3):15-21.
[6]宋坤.防靜電技術(shù)在電子產(chǎn)品生產(chǎn)中的應(yīng)用[J].電子工藝技術(shù),2011(3):181-184.SONG Kun.Application of controll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to electronic product manufacture[J].Electronics Process Technology,2011(3):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