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絲繩電動葫蘆是一種既可以運行在直線軌道上,也可以運行在曲線軌道上的起重設備。在曲線軌道上運行時,常規(guī)葫蘆有其相對應的轉彎半徑。但也有些用戶事先已安裝好了軌道或受場地制約,提出了特殊的小車轉彎曲率半徑要求。有的軌道的曲率半徑甚至小于單套小車所能達到的最小轉彎半徑,這就使得普通小車因轉彎半徑不夠小,而運行不夠平穩(wěn)順滑啃軌,甚至小車難以轉彎。因此需要對原有小車進行重新設計。
為此,我們進行了長期的摸索和試驗,對原有小車做了一系列改進:如改四輪小車為雙輪小車,安裝了水平導向輪,增加一組防側翻螺栓,重新設計主動車輪等,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
以下就彎軌小車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改進及設計技巧進行闡述,供相關設計人員參考。
不同噸位的葫蘆所對應的工字鋼型號是一個范圍,必須以這個范圍內最大的工字鋼為設計基準,才能確保彎軌小車在同一曲率半徑的不同型號軌道上順利轉彎。如用戶給定軌道型號,那么設計起來就方便許多。
單套CD型小車原為四個車輪,根據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在單片小車墻板上安裝兩個車輪,其轉彎半徑是較大的?,F將其改成雙輪小車,再采用鉸接方式與葫蘆外殼吊板連接,從而在根本上減小了小車的轉彎半徑,這是彎軌小車設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為了使雙輪彎軌小車運行平穩(wěn),減小左右擺動,同時又在轉彎時減少啃軌磨損,就必須在單個車輪兩側加裝水平導向輪,使滑動摩擦變?yōu)闈L動摩擦,以保護軌道。導向輪與軌道翼緣側面的間隙為3~5mm。
為能減小轉彎半徑,就必須盡量縮小兩個水平導向輪之間的距離,因此彎軌小車一般選用無輪緣車輪,同時加裝防側翻螺栓避免小車爬軌,造成側翻。雙輪彎軌小車見圖1。
圖1 雙輪彎軌小車
我們知道軌道的曲率半徑是以其中心線為基準的,軌道內側比外側的半徑更小,內側小車轉彎就更為困難,所以在彎軌小車設計過程中,我們是把從動車輪放置在彎軌內側(S型彎軌另行考慮)來進行設計的。從動車輪沒有齒輪傳動圈,在安放水平導向輪時,可進一步縮短兩個導向輪之間的距離,這樣就可以設計出曲率半徑更小的彎軌小車。
在彎軌小車設計過程中,水平導向輪的設計及安裝位置直接影響著小車轉彎半徑的大小。導向輪與軌道翼緣側面的間隙為3~5mm,其直徑越大,兩輪在小車墻板上的距離越遠,從而使得轉彎半徑變大,因此在滿足強度的前提下,可盡量減小其直徑。值得注意的是,導向輪在彎軌上不出現啃軌現象,但在彎軌轉直軌的過程中,同樣直徑的導向輪會出現啃軌現象。彎軌轉直軌啃軌現象見圖2。所以合理準確地確定導向輪直徑對保護軌道、延長導向輪使用壽命至關重要。
導向輪的外形也會影響到彎軌小車的設計。導向輪一般為圓柱形,內裝滾珠軸承和轉軸,在設計過程中必須確保轉軸的直徑及軸承處的壁厚,從而就確定了導向輪的大小,這就有可能造成導向輪與軌道翼緣側面的間隙不足3~5mm,這種情況下我們會通過改變其外形來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又不影響其強度,導向輪外形見圖3。
圖2 彎軌轉直軌啃軌現象
圖3 不同外形的導向輪
解決上述問題的另一方法是將導向輪部分嵌入小車墻板,這樣處理既可以調整與軌道翼緣側面間的距離,同時又可以使導向輪大徑避開車輪,從而縮小了兩導向輪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減小轉彎半徑,一舉兩得,但小車的墻板設計會復雜一些。以上兩種方法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嵌入墻板的導向輪見圖4。
在使用過程中,導向輪是較易磨損的,出現了一定的磨損就要及時更換。為了節(jié)約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設計中要盡量避免軌道翼緣側面和導向輪中部接觸,一旦一端出現磨損,仍然可將導向輪掉頭使用,這樣就提高了導向輪的利用率。軌道翼緣側面和導向輪的上下位置可參見圖4。
圖4 嵌入墻板的導向輪
在彎軌小車設計過程中,有時要對小車的主動車輪進行改進。主動車輪周邊有傳動齒輪,在直軌上行走時,只要導向輪直徑超出齒面,那么車輪的齒面是不可能摩擦軌道的。但在彎軌上行走時情況就不一樣了,一般情況下主動車輪是安裝在彎軌外側,軌道是向內彎曲的,那么就有可能軌道翼緣側面在碰上導向輪之前就已經先和齒輪端面接觸了,曲率半徑越小就越會出現這一狀況。車輪材料一般采用45號鋼經調質處理,硬度是比較大的,勢必會對軌道造成較嚴重的損傷。針對這一情況要適當減小主動車輪齒輪厚度。若影響到強度,還要對齒輪進行重新設計,調整模數,再減小其厚度。這也是在較小彎軌上行走的小車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主動車輪齒輪啃軌情況見圖5。
圖5 彎軌小車主動車輪啃軌示意圖
解決了以上設計中的問題,我們就能為那些軌道曲率半徑過小的用戶解決難題,為他們提供滿意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