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白紅 吳超廣 喬乃妮
紫山藥因其塊根表皮和肉色呈紫色而得名,其根莖藥食兼用,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高,近年來,其市場需求量逐年增加。湘西北丘陵地區(qū)適宜發(fā)展紫山藥生產,生產中,一般于4月中旬直播塊根切塊,播種時薯皮面朝上,播種后及時破膜放苗,中耕除草,加強肥水管理,并搭“人”字架,適時引蔓整枝,化控藤蔓生長過旺,藥控病蟲害,及時采挖,正確貯藏,可實現高產。
紫山藥系薯蕷科山藥屬普通山藥種 (Dioscorea batata Decne)的一個地方品種,為多年生蔓性植物,因塊根表皮和肉色呈紫色而得名。紫山藥根莖供藥食兼用,其味甘、性溫,具有補脾胃和滋腎功效,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功能。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紫色食品的消費驟增,紫山藥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市場需求量逐年提高。
湘西北丘陵山區(qū)海拔600~1 000 m,年均氣溫14.3℃,≥10℃年積溫 4 451.7℃,年均降水量 998.5 mm,年均日照時數 1 605.1 h,年均無霜期253天。土壤為紅壤土,pH值6.2,透水透氣性好。丘陵地區(qū)無工礦企業(yè),適宜發(fā)展山藥生產。2008年,我們在湘西北常德市丘陵地區(qū)引進紫山藥品種,進行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經過3年探索,總結出常德市丘陵地區(qū)紫山藥標準化栽培技術。
紫山藥是深根植物,耐肥力強,要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溫暖、地下水位在1 m以上、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丘陵地區(qū)適合單溝單行種植,在上年冬季之前要把種植溝挖好,按120 cm帶劃線挖溝,溝寬50 cm,深60~100 cm。將挖出的土放在溝兩邊,經過冬季凍融日曬風化后,于第2年春天土壤解凍后,回填溝內,回填時要分層踩實,以防止夏季遇到大雨塌溝使紫山藥的根莖折斷。然后施肥作畦,畦寬120 cm,使溝居畦中,兩邊開寬20 cm的排水溝,用于截流和儲藏雨水,便于灌溉和防止土壤流失。
選好地塊后,挖溝時可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每667 m2施入復合肥50 kg,生物有機肥200 kg,過磷酸鈣50 kg。施肥方法按土肥比=3∶1拌勻,翻施于種植溝內的淺表土層,施肥深度不超過30 cm。同時,每667 m2施入40%辛硫磷15 g,進行土壤消毒。
紫山藥一般采用塊根切塊繁殖。因紫山藥塊根有頂端生長優(yōu)勢,為有利于出苗、齊苗,選擇無病蟲損傷的塊根上半部按3 cm×3 cm縱切成種薯塊,每個種薯塊都應帶有頂芽,并將草木灰涂抹在種薯塊切口上,曬1~2 h后在室內存放2~3天,待切面愈合后播種,或將切好的種薯塊浸入0.5%甲基托布津溶液中5 min,晾干后播種。
一般4月中旬直播,播種密度為32 000穴/667 m2左右,穴距30 cm,播種時薯皮面朝上,覆土2~3 cm厚,覆地膜保墑提溫。
天氣轉暖后,當莖蔓現綠色3~4 cm,及時開膜放苗,每穴留1株健壯的苗,并用細土將膜破口處封壓嚴實,以防通氣,降溫降墑及防止雜草滋生,5月底撤膜。
當紫山藥苗高約10 cm時,追施1次催苗肥,結合雨水每667 m2施尿素15 kg;第二次施肥在6月中旬莖葉旺盛生長和開花期,每667 m2施尿素10 kg,磷酸二銨15 kg,溝施后隨即澆水;8月底至9月中旬是薯塊生長膨大的關鍵期,要重施薯塊膨大肥,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150 kg,撒施于根部裂縫處,然后灌1次跑馬水,以滿足塊莖膨大對肥水的需求;追肥前進行中耕除草,追肥后適當培土。
紫山藥生長前期一般不澆水,但塊莖生長旺期要始終保持土壤濕潤,不干旱不灌水。同時在7~8月高溫季節(jié),遇長期干旱天氣還應灌跑馬水1~2次。收獲前2周避免澆水,以便收獲,延長塊莖貯運期。
紫山藥是長蔓無限生長型植物,當蔓長為30~50 cm 時,選用 2.2~2.5 m 長的小竹竿搭成“人”字架,及時引蔓上架。并將各“人”字架頂部用橫桿捆在一起,以增加牢固度。出苗期摘除多余的初生莖。6月中下旬紫山藥開花現蕾,及時將花蕾全部抹掉,使養(yǎng)分集中促進塊莖膨大。7月后若地上莖枝生長太旺,應剪除莖部側枝或摘去主莖和側枝頂部。
多效唑對紫山藥藤蔓生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使紫山藥增產10%以上。在紫山藥藤蔓滿架,現蕾開花初期,均勻噴施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生長過旺的田塊可多噴1次,間隔7天。紫山藥藤蔓生長過旺也可用縮節(jié)胺進行化控,每 667 m2噴施縮節(jié)胺 10~15 g,共噴施 2~3次,每10天1次。
紫山藥生長期病蟲害發(fā)生較少,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褐斑病,主要蟲害有地老虎、斜紋夜蛾和蚜蟲等。炭疽病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褐斑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或50%撲海因 (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播種時,在播種溝內每1 hm2撒施3%辛硫磷顆粒劑22.5 kg預防;生長期間發(fā)現其為害時,用90%敵百蟲800倍液灌根防治,每株150~200 g。斜紋夜蛾用5%銳勁特1 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1 000倍液噴霧防治。
10月下旬,紫山藥基本停止生長,霜降(10月24日)前后,莖葉枯落應及時采挖,避免腐爛變質。收獲后的山藥用5%甲基托布津液浸泡5 min,晾干后一層層排放在保溫、殺過菌的室內,要求保持室溫18~20℃,并用干沙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