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愛人的“伎倆”為了愛人,也為了愛情。
王康說,他的另一個愛人是香煙。王康的煙齡比自己的工齡還長,據說王康抽的第一根香煙,因為他的初戀。王康說這些時,并不回避練晶瑩。練晶瑩就在一邊咯咯地笑。笑完了,練晶瑩說,這次打算什么時候戒煙?王康說,說戒就戒。他手一揚,半盒香煙飛出窗外。
王康不是第一次戒煙,甚至,王康第一次婚姻的失敗大約也是因為他戒煙的失敗。戒煙失敗了,前妻就嘲笑他,說他連戒煙這樣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還能成什么大事?王康說,戒不了煙和跟做不成大事是兩回事。前妻說,那你做成一件大事給我看看?
他們就這么吵起來了,最后,前妻扔了王康的煙,又摔了煙灰缸,然后是水杯、書、皮鞋、花盆、電腦、電視機……過幾天,兩人和好如初;過幾天,他們再吵,再鬧,再摔東西……周而復始,直至離婚。雖然王康知道,即使沒有戒煙這回事,他與前妻也不可能攜手走一輩子。但不可否認的是,戒煙的失敗是兩個人婚姻失敗的導火索。
幾年后,王康再一次有了愛人,再一次迎來他久違的愛情,再一次開始戒煙。可是,戒煙時間最長的一次也不過一個月。不抽煙的日子里,王康心煩意亂,兩手發(fā)抖,頭痛欲裂,咳個不停。他查了資料,問了大夫,知道是正?,F象,只要堅持再戒一段時間,這些癥狀就會消失。可是,王康做不到“堅持再戒一段時間”,他總是在心煩意亂的時候背著練晶瑩點上一根香煙,他總是在抽香煙時告誡自己,這是我的最后一根。但是,每一根香煙都變成了他復吸的第一根。這樣的事情發(fā)生過多次,到最后,連王康都失去了信心。
失去信心也得戒煙——這一次的戒煙是在練晶瑩既似撒嬌又似命令的要求之下。戒到半個月的時候,王康終于熬不住了。他去超市買了一盒香煙,藏進抽屜的角落。難受時,他就拿出一根。王康抽著煙,想起前妻。當初,他多疑的前妻就是在抽屜里發(fā)現了他的香煙。那一次,前妻將他的香煙折斷,扔出窗外;后來,他將香煙藏進沙發(fā)縫里,再一次被前妻發(fā)現,香煙被扔到他的臉上;最后一次,他將香煙藏到洗手間的熱水器上,當這一盒香煙也被前妻發(fā)現后,他們的婚姻就結束了。很多時候,王康認為自己是逃亡的案犯,前妻是無處不在的福爾摩斯。前妻在三室一廳里將他緊緊跟蹤,王康注定無路可逃。
王康想,假如現在的妻子也發(fā)現他藏進抽屜的香煙,他該怎么解釋呢?他的妻子比前妻聰明。所以,王康恨死了香煙,恨死了自己脆弱的毅力。
可是這一次,當王康打開抽屜,挪開書籍,挪開筆記本,挪開眼鏡盒,拿到那盒香煙時,他愣住了。煙盒里沒有香煙,只有兩塊糖。它們是常見的喜糖,兩塊喜糖擠在一起,就像一對親密的愛人。
王康笑了。他剝開一塊糖,將煙盒重新藏進抽屜。那一天,頭痛欲裂的王康去浴室沖了澡,可是,再難受,他也沒有抽煙。這件事情,他不說,練晶瑩也不說。似乎,王康從來不曾偷偷往抽屜里藏進一盒香煙;似乎,練晶瑩也從來不曾偷偷將他藏起來的香煙換成喜糖。
3天后,熬不住的王康再一次打開抽屜,煙盒里再一次塞著兩塊喜糖。這次,王康將兩塊糖塞進嘴里,痛苦地嚼著——那天,王康仍然沒有抽煙。
半年間,王康多次打開抽屜。后來,他不是在尋找香煙,而是在尋找喜糖。終有一天,王康在煙盒里發(fā)現一塊糖和一根香煙。王康想了想,將香煙和喜糖一起揣進了口袋。
吃飯時,王康突然笑了。練晶瑩問,你笑什么?王康說,我成功了。練晶瑩問,何以見得?王康從口袋里掏出糖和香煙。他將糖剝開,塞進嘴里,然后將香煙揉碎,扔進垃圾筒。
王康真的成功了,他說,他感謝愛人的“伎倆”。王康還說,假如每一位妻子都有如他妻子般的“伎倆”,那么這世上不但戒煙不難,夫妻恩愛應該也不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