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敏
膽石癥是指膽囊或膽管內(nèi)發(fā)生了結石,患者以中年人居多。據(jù)統(tǒng)計,成年人的膽石癥患病率約為10%,其中2/3為中老年婦女。慢性胃病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總稱,患者亦以中年人居多,患病率可達10%~15%。正是由于膽石癥與慢性胃病均為中年人群的常見疾病,因而在同一人身上,這兩種疾病的并存現(xiàn)象并不少見。據(jù)報道,半數(shù)以上膽石癥患者合并有慢性胃病,慢性胃病患者中也有近8%~14%伴有膽石癥。
由于膽與胃、十二指腸在解剖部位十分鄰近,在功能上又緊密聯(lián)系,故一旦發(fā)生病變,二者之間常常互為影響。例如,膽石癥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腹脹、燒心、噯氣、惡心、嘔吐、餐后飽脹和消化不良等癥狀,而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也會不同程度出現(xiàn)上述癥狀。一般情況下,膽石癥通過B超檢查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和確診,簡單易行,患者通常樂意接受,但要想確診慢性胃病則要行胃鏡檢查,許多患者對此有一種恐懼感,不愿意接受檢查,從而造成漏診率增高。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患者兩病并存就有可能造成長期只按膽石癥處理而忽略了對慢性胃病的治療,導致療效不佳。反之亦然,若長期只按慢性胃病治療,忽略了膽石癥的處理,同樣不會取得好的療效。
由此可見,當中年人出現(xiàn)上述癥狀時,不僅要考慮膽石癥或慢性胃病,還要考慮是否兩病并存。對疑似兩病并存者最好進行全面檢查,既行B超檢查,又行胃鏡檢查,以免漏診而延擱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