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漢力
如今,中風已成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2006年初,以色列前總理沙龍患嚴重中風,至今昏迷不醒。名人因中風去世者不少,美國總統尼克松、羅斯福等,都是因為腦中風去世。前蘇聯的列寧、斯大林,英國首相丘吉爾等都因為發(fā)生嚴重的中風,最終宣告不治。
調查發(fā)現,全球每年有460萬人因為中風失去生命。中風不僅是目前人類十大死因之一,更是造成中老年人殘疾、行動障礙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中風
中風是中醫(y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fā)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疾病。由于中風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以及并發(fā)癥多的特點,所以醫(yī)學界把中風同冠心病、癌癥并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早在幾千年以前,中國的《黃帝內經》和西醫(yī)之父希波克拉底都留下了關于中風的記載。雖然不了解病因,但是因為來如疾風,毫無預警,所以古人就稱這個病為中風。隋代《諸病源侯論》對中風的癥狀有清楚的描述:“中風,強舌不得語,口渴,半身不遂,不仁?!?/p>
中風,西醫(yī)叫腦卒中??梢苑譃閮煞N類型:一種是腦血管阻塞,另外一種是腦血管破裂出血。腦是主宰人類一切思考、語言、運動、感覺的指揮中心,腦細胞一旦壞死,就像作戰(zhàn)時的總司令部被炮火擊中,底下的作戰(zhàn)部隊就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就發(fā)生手腳不聽使喚、話語不清等現象。
中風可以防治
過去,針對中風的辦法不多,缺乏有效、積極的治療方法,除了少數幸運的病人,因為中風位置不算太深,可以手術取出血塊以外,幾乎只能給予避免病情惡化的藥物(如降腦壓、抗凝血劑),然后只能等待。等待身體慢慢吸收出血的血塊,不再壓迫到腦組織;或是等待病情變化,患者慢慢脫離險境。
近年來,對中風有了積極的治療措施。1996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準一種溶解血栓的藥物(t-PA),可以溶解中風病人腦血管中阻塞的血栓,改善病人腦部受損的程度30%以上,減輕后遺癥。不過,溶解血栓藥物必須在腦中風發(fā)生3個小時內使用,才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3個小時聽起來似乎時間很寬裕,但是,許多醫(yī)生都表示,病人很少能夠在中風3個小時之內就送到醫(yī)院。最主要原因是,大家不知道什么是中風,更看不準征兆。
另外,溶解血栓藥物只對阻塞型中風有效,對于腦出血中風沒有作用。
中風有預兆
中風是有預兆的,我們應該掌握和了解一些常見癥狀。
●手腳、胳膊、腿突然發(fā)麻、發(fā)木,感到無力或者不好使了。62歲的劉先生清晨醒來,發(fā)現自己手腳不聽使喚,竟然下不了床,他驚惶失措,不知道怎么了。后來還是弟弟趕緊叫救護車把他送到醫(yī)院,才知道是中風。
●臉部或一側突然麻木。
●視力突然模糊、多重影像或是一只眼睛、一邊視野看不到(不論左右眼都是同一邊看不到)。
●不明原因的突然說話結巴。
●不明原因的突然嚴重頭痛。約有1/3的人,在中風之前會有頭痛現象,尤其是突然的劇痛要更加小心。這也是好多人容易忽略的癥狀,因為引起頭痛的原因千百種,的確不易被人注意。
●不明原因的暈眩,尤其是伴隨有吞咽困難、打嗝等癥狀。
一旦有上述這些癥狀,往往是中風的初期或者前兆,千萬不要忽視這些征兆,盡快去醫(yī)院檢查,不要遲疑。有的人感覺自己肢體無力,直覺反應以為是晚上睡覺時受壓等原因,想等一等,看過一段時間能不能自行恢復。這一等往往就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其實,睡覺壓迫所引起的麻木和中風的麻木是不一樣的,睡覺的壓麻很少發(fā)生于同一側的手和腳。
什么人容易中風
中風似乎說來就來,好多人以為這是無法預防的疾病。其實,它也是經年累月、緩慢無聲的變化所形成。
中風和許多慢性疾病一樣,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它幾乎是集慢性病之大成。根據美國國家神經障礙與中風學會的定義,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曾經發(fā)生小中風、抽煙、嗜酒,都是增加中風概率的危險因素。
(1)高血壓。高血壓控制好,中風概率可以減低一半。長期血壓過高,血管內膜會受到不正常的壓力刺激而受損,膽固醇因此容易堆積,形成血管阻塞,造成阻塞性中風。血壓太高,也容易使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患有高血壓的人,中風的概率高出正常人6倍,如果沒有服用藥物控制,中風的概率是服藥者的21倍。令人心驚的是,在我國45歲以上的人,有4~4.5成患有高血壓,而且沒有服藥的人高達1/3。因為血壓控制不好,所以我國出血性中風的比例比美國高出很多。
高血壓病人不能自行停藥,一定要按時吃藥。有些患者“西藥吃久了會敗腎”的觀念根深蒂固,因此不愿長期服藥,這是非常危險的!其實現在已經有副作用少又有效的藥物,可以控制高血壓。
(2)糖尿病。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男性在成人以后患糖尿病,將來中風的機會是沒有糖尿病者的3倍;女性糖尿病病人患中風的機會,則是沒有糖尿病者的4倍。
糖尿病病人若是沒有適當控制血糖,長期血糖升高,容易造成血管變性和血管硬化。血管彈性減少、變脆,容易產生阻塞,若是阻塞發(fā)生在腦部,就是中風。
(3)心臟病。心臟病引起的中風,占所有中風的10%~15%?;加行呐K瓣膜疾病、心律不齊、心肌梗死、心臟內膜炎的人,容易有血塊隨著心臟打出的血液流出。如果阻塞了腦動脈,就造成阻塞性腦中風。尤其是風濕性心臟病加上有心房纖維顫動的人,中風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出17倍。
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心臟病病人如果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可以預防中風的發(fā)生。
(4)小中風(暫時性腦缺血)。輕微的手腳麻木、口齒不清,或是單眼失明等癥狀,數分鐘或數小時就恢復正常,稱為小中風。小中風因為癥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略。
目前很多病人因中風來求醫(yī)時,進行計算機斷層攝影。就會發(fā)現多處血管曾經阻塞的痕跡,表示以前小中風很多次了,但是病人一點也沒有察覺他曾經發(fā)生過小中風。
小中風是腦中風很重要的警兆,約有35%發(fā)生小中風的人4年內會中風。
(5)抽煙。抽煙對血液循環(huán)有多重的危害。抽煙和頸動脈中脂肪物質沉積有很大的關系。如果頸動脈堵住了,就造成中風。而且香煙中的尼古丁會升高血壓、一氧化碳會降低腦中血液的含氧量,抽煙還讓血液變稠,容易凝固,造成阻塞。
(6)酗酒。酗酒對心腦血管危害尤甚,大量的酒精攝入會直接刺激毛細血管壁,使血管過度充盈暴漲,失去原有的彈性;另外,大量的酒精還可加速血液內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進一步形成動脈硬化,增加血液黏稠,引起血壓升高和腦血管攣縮。
認識中風的這些危險因素,是預防中風的第一步,妥善處理、控制這些危險因素,才能把中風的危險降到最低。這就需要時時注意規(guī)避風險,持之以恒地“潔身自好”。
(編輯 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