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文化了?麻將“申遺”了?麻將主流了?
不管怎么說,曾經“臭名昭著”的麻將,最近在重慶召開了“第三屆世界麻將錦標賽”,和蟋蟀一樣,著名“賭具”迎來了正名辯誣的春天,所謂“墳頭翻身,麻將轉正”——轉型期盡管什么事都會發(fā)生,但麻將得以“平反”,還是讓不少人“受寵若驚”。
畢竟,如同一個“淫”字,壓得《金瓶梅》太久,一個“賭”字,也壓得麻將太沉、太久了,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麻將積案,就連領袖的話也不曾因之而“一句頂一萬句”——毛澤東說過,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一是中醫(yī),二是曹雪芹的《紅樓夢》,三是麻將牌!”
但當年誓將麻將污名到底的人們居然對“毛主席語錄”也裝聾作啞,究竟是什么罪名要把麻將的罪孽放大到那么大?!
事實上,麻將問世的第一天就決定了它是“心智玩具”而非賭具,因為它不具備典型賭具的“簡明性”、“速判性”和“天意性”,更何況,佛眼所視,皆佛;賭眼所視,皆賭。真要論賭,世間萬象何物不能入賭?!一張人民幣“猜單號、雙號”也可豪賭,難道人民幣也是賭具?!再不濟,俺自帶干糧——五只手指,“剪刀、石頭、布”也能賭哇,難不成把手也禁了?經濟學家、前中顧委委員于光遠說得好:“賭,是人的問題,不是牌的問題??!”
千古悖論、歪論、謬論、正論,且看周刊如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