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嶺
近來屢被問及,兒子出生,你有何變化?
想了想,說,兒子到來,我的憂愁成倍增加。換句話說,我對這個世界的愛憎成倍增加。愛,是內(nèi)心對生活的肯定,是本能,也是獻媚;憎,是因為這個時代,這場不及格的現(xiàn)實,這個不完美的社會,這群不稱職的父輩,為新生命埋伏了太多的敵人,設(shè)置了無數(shù)險境和障礙。而嬰兒卻被蒙在鼓里。對他們來說,只是滿心歡喜地跑來,并不區(qū)分哪個時空、誰之地盤……其嘴角的幸福和笑靨,來自十個月的胎兒夢,來自母親的子宮和溫柔鄉(xiāng),那兒沒有國籍、制度、等級和倫理,沒有門第、貧富、糾結(jié)與沖突,只有甘露、溫泉、肌膚和兒歌,那是完美的大自然母腹,那是最柔軟的烏托邦。
嬰兒的特征,即“小”和“新”,這讓他有了一抹神圣和無辜的氣質(zhì),這足以讓天下人心生愛憐并自慚形穢。他以微小的體重激起你巨大的水花,你會有一種甜蜜的沉重和責(zé)任感。自從把兒子抱回家,室內(nèi)空氣即變了,多了股梔子花的香味,這芬芳來自田野,來自陽光、牛羊、乳汁和無邊無際的愛。
我想起了林徽因那首給新兒的詩《你是人間四月天》:“你是夜夜的月圓;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詩的一篇。你是人間四月天……”
在赤裸的嬰兒身上,你看不到年份、時代和社會的蛛絲馬跡,今天“哇哇”大哭的這個嬰兒,和一千年前的那個嬰兒是同一個,并無二致。而且,他們的模樣彼此很像,到了會輕易抱錯的地步,到了一個嬰兒啼哭、所有母親都顫抖的地步。你的兒子,只是那萬千花簇中的一朵,離你最近的那朵。
博客上,有網(wǎng)友留言,說:“你頭像的娃娃照片和我家娃娃特像!”我激動地回復(fù):“嬰兒都非常像,我覺得,嬰兒是天下人共同的孩子……”是的,生命在很小很小的時候,都非常像,他故意讓你分不清誰是誰家的,這很好,這樣,孩子就能輕易繳獲天下人的愛憐。自從兒子降生,我看每個嬰兒的目光都是一樣的,心里的柔軟都是一樣的。那天,我在網(wǎng)上見一生病的幼兒,心疼得要命,立即跑去捐款。見一患白血病的孩子,立即想告訴對方,我兒子捐獻的臍帶血入庫了,去申請使用吧……這甚至影響了工作。在節(jié)目解說詞中,我奮不顧身地護著孩子:“每個孩子,都是時代的孩子,都是天下人的孩子,都是這個生存共同體的財富。虧待孩子,就是虧待未來?!薄懊恳粋€失蹤的孩子,都印證著社會的失明。一個孩子在受難,就是文明在受難?!?/p>
看嬰兒的眼睛——那汪從未滑過陰影的眸子,會增添你奮斗的沖動和正義感,你會陡然覺得自己像一棵樹,高大而正直,身披霞光。
兒童節(jié)前,一家報紙約我寫點話,給初來乍到的小人兒。其實,我對兒子沒啥可說的,我想的是自己的同類,為人父母者。
在家庭單元內(nèi),在一對成人和親子之間,愛,顯得崇高而結(jié)實,每個人都愛懷里的孩子,孜孜以求他的前途和未來,皆甘愿舍己哺子,以自己的虧損來滋補孩子。但若換個角度,跳出血緣和家族,論及所有父母和所有孩子、一代人和下代人之間的全盤關(guān)系時,荒謬即來了,這群父輩竟是最自私、冷漠、貪婪和不可理喻的。睜眼看看吧,他們決心把一個怎樣的世界交付給后代呢?瘋狂地采掘、吞噬、排泄、揮霍、毀壞、透支,江河、土壤、森林、礦產(chǎn)、能源、海洋乃至大氣……除了億萬噸垃圾,他們可曾想給后代留下什么?幾年前,一位環(huán)??偩止賳T就悲憤地指出:“半個世紀(jì)來,中國可居住土地由600萬平方公里減至一半;1/3的國土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淪為劣5類水;45種主要礦產(chǎn)15年后將只剩6種……”這僅僅是中國,世界呢?資源越有限,競爭越殘酷,也許將來,連新鮮空氣都要像牛奶一樣裝進袋子里了,誰有錢誰就多吸幾口。難道我們今天對孩子的期許,對其學(xué)業(yè)和智力的督促,就是指望在未來的生存大戰(zhàn)中,自家孩子能優(yōu)先享受那袋空氣嗎?
在那篇祝辭中,我寫道——
天下父母能給孩子的大愛是什么?最貴重的禮物是什么?
不是房產(chǎn)、門第、存折、股權(quán)、綠卡,是尚能提取的藍(lán)天、凈水、江河、森林、礦產(chǎn)之大自然庫存、祖宗家底!是一個被健康的制度、法律、契約、美德所扶正的社會!是一個表達(dá)自由、規(guī)則合理、運行有序、有權(quán)益談判機會的時代!否則,你能保證他接手的房子不被強拆嗎?你能保證他繼承的錢袋不被稅費、通脹、惡市、騙子和權(quán)勢洗劫一空嗎?你以為他躲得過貧困即能躲過毒大米、毒豆芽、毒牛奶、毒空氣和“躲貓貓”嗎?你能保證他不被戶籍、入學(xué)、就業(yè)、遷徙、種種潛規(guī)則所拖累和羈絆甚至得抑郁癥嗎?你能保證他不會在某個拐角撞上孫偉銘、藥家鑫、“李剛兒子”或直接成為他們嗎?你能保證他未來的孩子不會成為“小悅悅”,不被拐賣嗎?
是時候了,我們要換一種大視野和大邏輯,用“家園”替代“家庭”,用“家國”替代“家族”,讓愛在天下父母和天下孩子之間重新鋪開。
天下父母應(yīng)以大愛的名義、決心、共識和緊迫感,為天下孩子執(zhí)一份共同理念,盡一項集體義務(wù),即:締造一個公正、自由、安全有序的時代,一個溫美、平和、良性循環(huán)的社會!憑此承諾,我們才配做父母,才是懷揣真愛的父母,才是光榮的一代父輩。
朋友給我短信:“今天你罵人了?不是說要心平氣和嗎?”她指的是我在微博上對一起校車事故的憤怒,一個9座車廂塞進了64人,20多個孩子,一瞬間就沒了。
我不是反對主義者,只是理想主義者。我人生的全部目的只有一個:生活!在充分的肯定語態(tài)和贊美心境中生活,在美和愛中聚精會神、不被干擾地生活。但當(dāng)這個時代在很多方面不及格時,我想,我們必須奮斗,必須投身于改變。有些任務(wù)應(yīng)在這代人身上完成,否則在未來人的眼里,我們將不是讓人尊敬的老人,我們將配不上歲月的愛戴。后人可重復(fù)我們的愛,但不應(yīng)重復(fù)我們的恨,不應(yīng)重復(fù)我們的憤怒和冒煙的心情。
只有擔(dān)當(dāng)?shù)囊淮篙?,才能分娩出下一梯隊的美好人生,我們對子孫的祝福才誠實有效,才不會虛幻成謊。
天下父母們,請走出自家門戶,來到高高的山頂之上,把祝福、許愿和承諾——拋向天下所有的孩子,而我們的親生兒女就在其中。讓我們夜以繼日、不遺余力為漫山遍野的孩子拋灑愛的義務(wù)吧。
他們的回報將是提起父輩的名字時,那深情的愛戴、敬意和臉上的驕傲。
(鄺 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