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湖北武漢 430060)
對于一般荷載,一般的分析方法是將它分解成為不同頻率的周期荷載的線性疊加[1],這些具有不同頻譜特性的周期荷載,結構動力響應不同[2]。具有相同幅值,但頻率不同的周期荷載對結構的影響不大一樣,因此荷載的頻譜特性對結構的影響和動力穩(wěn)定性起著重要的作用[3,4]。
弄清結構的自振特性是進行頻譜分析的基礎,結構對任意荷載的動力響應程度不僅取決于荷載的幅值,而且和結構自身的頻率分布也有著密切的關系[5],因為一般的任意荷載類似白噪聲,幾乎包含所有的頻率,帶寬較大,頻率較集中的結構在此白噪聲荷載的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共振[6],而且共振時間更長,強度更大,為了全面了解拱型結構的自振特性,計算了不同矢跨比和不同桿件截面結構的前200階頻率,具體結構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拱型結構參數表
從圖1,圖2可以看出,拱型結構的頻率分布是連續(xù)“光滑的”、中間沒有斷層。對于同一種矢跨比、不同截面的拱型結構,頻率分布特點也不盡相同,桿件較小的結構,剛度小,周期長,頻率分布比較密集,密集區(qū)間較長,截面較大的結構,剛度較大,密集區(qū)間短。分析還發(fā)現(xiàn),不同矢跨比的結構,自振頻率的分布也有各自的特點,矢跨比大的結構平面外剛度較小,縱向振型不多,較密集,橫向(平面外)的振型較多,較密集,同時伴隨著與縱向及豎向的耦合扭轉[7],矢跨比小的結構,豎向振型較多。
圖1 單拱自振頻率分布曲線(不同矢跨比)
持續(xù)的周期載荷作用于結構或部件上都產生持續(xù)的周期響應(諧響應),諧響應分析可以確定線性結構在隨時間以正弦規(guī)律變化的載荷作用下的穩(wěn)態(tài)響應,從而得到結構部件的響應隨頻率變化規(guī)律。我們可以通過響應隨頻率的變化規(guī)律來分析結構的持續(xù)動力特性,發(fā)生在激勵開始時的瞬態(tài)振動不在諧響應分析中考慮,如圖3所示。
圖2 單拱自振頻率分布曲線(不同桿件截面)
圖3 結構系統(tǒng)的瞬態(tài)和穩(wěn)態(tài)動力響應
結構動力運動方程可寫為:
方程右邊的作用力{F}為簡諧荷載,方程(1)的穩(wěn)態(tài)解表達為:
其中,umax為位移幅值;ω為外荷載頻率;φ為相位。
將式(2)進一步改寫為:
令: {u1}={umaxcosφ};{u2}={umaxsinφ}。
則:
同理:
其中,{F1}={Fmaxcosφ};{F2}={Fmaxsinφ}。
將式(3)和式(4)代入式(1)消去 eiωt可得:
對不同的ω求解方程(5)即可求得不同頻率的外荷載對應的結構穩(wěn)態(tài)響應。
計算取1/3,1/5,1/7矢跨比的單榀拱結構,分別施加橫向水平和縱向水平正弦荷載,激活頻率從0.05 Hz逐漸增加到40 Hz,每增加0.05 Hz就計算一次結構的穩(wěn)態(tài)響應,阻尼比取0.02,并選取5個特征點(見圖4),以節(jié)點1為例,其縱向水平諧響應分析結果見圖5~圖7。
圖4 特征點分布圖
圖5 1/3矢跨比節(jié)點1諧響應曲線(縱向水平)
圖6 1/5矢跨比節(jié)點1諧響應曲線(縱向水平)
圖7 1/7矢跨比節(jié)點1諧響應曲線(縱向水平)
首先分析在平面內水平正弦荷載作用下的諧響應結果,從圖5~圖7可以看出,在此方向的正弦荷載作用下,各矢跨比的結構均有幾個共振區(qū)段,在此共振區(qū)間,頻率較密集,結構的動力響應較其他頻率荷載對結構的影響大得多,在這個共振區(qū)內包括很多頻率,同時每個激勵頻率對應的結構響應是若干振型共同參與的結果。同時可以看出在這幾個共振區(qū)段中,主要是低階頻率的共振區(qū)段內的振型占優(yōu)勢。矢跨比不一樣的結構對同一幅值的正弦荷載的響應情況也不一樣,1/5矢跨比的特征點1在低階頻率共振區(qū)的最大位移達到0.11 m,而1/3,1/7矢跨比結構相應的最大位移只有0.045 m~0.05 m之間,這說明參數矢跨比對簡諧荷載的動力響應很敏感;另外,從矢跨比節(jié)點諧響應曲線圖可以看出,在同一個共振區(qū)段,1/3,1/7矢跨比結構的特征點3,4的位移甚至比拱部特征點1的位移還要大,這說明此時結構中部已經發(fā)生很大的外凸或內凹變形,材料早已進入塑性變形,建筑物也發(fā)生了很大的外觀形變,結構易發(fā)生突然性“垮塌”,設計時不應該采用這種矢跨比結構。
同樣取矢跨比為1/3,1/5,1/7的不同模型,計算其在單位豎向正弦荷載下的諧響應過程,見圖8~圖10。
圖8 1/3矢跨比節(jié)點1諧響應曲線(豎向荷載)
圖9 1/5矢跨比節(jié)點1諧響應曲線(豎向荷載)
圖10 1/7矢跨比節(jié)點1諧響應曲線(豎向荷載)
在豎向簡諧荷載作用下,矢跨比小的結構的響應程度比大矢跨比結構要小,共振區(qū)較寬,且位移較小,抗豎向荷載干擾能力較強,大矢跨比的結構的共振區(qū)段出現(xiàn)分化,其中第一階低頻共振區(qū)位移占據絕對的地位,其他頻率可以忽略不計,但位移一般較大,達到0.24 m,故矢跨比大的結構對豎向荷載的諧響應要大得多,在設計時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1)通過與多層平面框架結構自振頻率分布對比發(fā)現(xiàn),單拱結構低階頻率基本呈線性增加,較密集,分布均勻,中間無“斷層”,類似白噪聲。2)分析拱型結構線性諧響應的基本理論,推導出對不同ω求得不同頻率的外荷載對應的結構穩(wěn)態(tài)響應結果。3)1/5矢跨比的特征點1在低階頻率共振區(qū)的最大位移達到0.11 m,而1/3,1/7矢跨比結構相應的最大位移只有0.045 m~0.05 m之間,這說明參數矢跨比對簡諧荷載的動力響應很敏感。4)在同一個共振區(qū)段,1/3,1/7矢跨比結構的特征點3,4的位移甚至比拱部特征點1的位移還要大,此時結構中部已經發(fā)生了外凸或內凹變形,材料進入塑性狀態(tài),結構易發(fā)生突然性“垮塌”,設計時不應該采用這種矢跨比結構。
[1]歐進萍.結構隨機振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國豪.工程結構抗震動力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
[3]林家浩,李建?。Y構受多點非平穩(wěn)隨機地震激勵的響應[J].力學學報,1995,27(5):567-576.
[4]王君杰.多點多維地震動隨機模型及結構的反應譜分析方法[R].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1992.
[5]薛素鐸.設計用隨機振動地震動功率譜模型參數的取值[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148-153.
[6]Kiureghian A D,Neuenhofer A.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for multi-support seismic excitation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e Dynamics,1992(21):713-740.
[7]李宏男,王蘇巖.多維地震動作用下非對稱結構扭轉耦聯(lián)隨機反應分析[J].建筑結構學報,1992,13(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