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為
《三國演義》,有人當(dāng)做文學(xué)名著,有人當(dāng)做作戰(zhàn)指南,有人當(dāng)做經(jīng)營寶典。這些天我重讀了一遍,覺得它還是陰謀大全,里面寫盡了各種偽裝——裝傻、裝敗、裝醉、裝降、裝死、裝病……
小說四十四回,諸葛亮智激周瑜,建議東吳獻(xiàn)出二喬,以保平安。他明明知道大喬、小喬分別是孫策、周瑜之妻,還獻(xiàn)此奇計,這可是十足的裝傻,最有名的裝傻。作為“相斫書”,戰(zhàn)斗的場面貫穿始終,裝敗的情景屢見不鮮,有時上面的命令就是只許敗,不許勝,為的是誘敵深入、反敗為勝,例子不勝枚舉。至于裝醉,也有幾處,如二十二回,劉岱堅守不出。張飛飲酒裝醉,放風(fēng)說夜里去劫寨,劉岱中計被擒。四十五回,周瑜佯裝大醉,拉著蔣干同寢,接著裝睡,誘使蔣干盜去了偽造的蔡瑁張允的書信。
裝降。四十六回,曹操派副將蔡中、蔡和去東吳假裝投降;周瑜將計就計,與黃蓋合演了一出苦肉計。黃蓋反過來去曹操處詐降,火攻曹營。八十八回,“渡瀘水再縛番王識詐降三擒孟獲”。一百零二回,司馬懿派鄭文去諸葛亮處詐降,被諸葛亮識破,鄭文被殺。
裝死。十二回,曹操呂布大戰(zhàn)濮陽,曹操被火燒傷,散布消息說傷重而亡,埋下伏兵打敗呂布。五十一回,周瑜攻進(jìn)南郡,中了埋伏,挨了毒箭,裝作身亡,派心腹軍士去曹營詐降。曹仁中計,劫營大敗,丟了南郡。上面是裝死的例子。有裝死的,也有死了而裝沒死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一百零四回,孔明囑咐楊儀:“吾死之后,不可發(fā)喪。”
與裝死、裝降、裝敗等相比,裝病的例子是最多的,從第一回的曹操裝病,到一百一十七回的諸葛瞻托病不出,有十幾處之多。如二十三回,曹操裝病,抓住了想毒殺他的名醫(yī)吉平。曹操曾多次裝病,其他裝病的人先后有:董承、沮授、張遼、崔琰、公孫康、程普、黃忠、荀彧、孔明、諸葛恪、譙周等。
《三國演義》提供了各種假裝的例證,各種假裝或是為了表達(dá)不滿,或是為了避禍,或是為了欺騙敵人。其技巧不少被后代人所借鑒,比如裝病。
裝病是一門學(xué)問。有的人胡作非為,一旦被捕入獄,病就來了,時髦的做法是“保外就醫(yī)”,難免有裝病的嫌疑。我就納悶了:怎么犯罪的時候沒病,一抓起來就有病了?就算罪犯們真有病,那帶病堅持犯罪,是否應(yīng)罪加一等,而不應(yīng)當(dāng)法外開恩保外就醫(yī)呢?有的人為了逃避責(zé)任,讓別人收拾爛攤子,也可能裝病隱退或下野,自己幕后操縱,如慈禧之于光緒,蔣介石之于李宗仁……當(dāng)然,有裝病的,也有“被生病”的,如戈?duì)柊蛦谭?,在蘇聯(lián)分崩離析前夕,就曾被手下軟禁,對外宣稱是“因健康原因”不再擔(dān)任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職務(wù)。你只要有個一官半職,最好別裝病,你要防止“被生病”。 因?yàn)橛泻枚嗳硕嫉戎幽愕陌嗄兀?/p>
國外不但把假裝看做常態(tài),而且還上升到了藝術(shù)的高度。如美國人勞倫斯·懷特德—弗萊所著的《假裝的藝術(shù):一本讓你看起來無所不知的書》(The Art of Fakingit:SoundingSmart without Really Knowing Anything)翻成中文后,五個月里印刷了十一次,可見大受現(xiàn)代人的歡迎。雖然你可能對電影、書籍、話劇、美酒、古典音樂、建筑、瑜伽、星座、精神分析等一無所知,掌握了假裝的技巧或藝術(shù),你就可以對這些題目夸夸其談,似乎提高了身份和品位。買這本書之前,我還特意上網(wǎng)查了英文原書名,以免買了假書。前幾年有些人編造外國出版社和外國作者名,推銷自己編或?qū)懙呢浬?,居然把假書鼓搗成了暢銷書。這也算是一種假裝吧?我還買了英國人理查德·威爾遜的《假裝的藝術(shù)2——我們到底去哪里尋找快樂》(Cant be Arsed),作者顛覆了所有類似“死前必做之事”——必讀之書、必去之處、必食之物、必信之宗教等等等等,其實(shí)都是別人強(qiáng)加給我們的。都是別人在假裝,也讓我們假裝。如果看到裸官們在滔滔不絕地講什么公開、公平、公正、競爭、誠信、愛國、廉潔、包容,看到房地產(chǎn)商及中石油、中石化、金融、電信等壟斷大鱷們在搞慈善,會不會讓人覺得他們在假裝?裝傻?裝醉?裝?。垦b萌?裝嫩?
也許,在不遠(yuǎn)的將來,我們見面的問候語就是:今天你裝了嗎?
【原載2012年第2期《文學(xué)自由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