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分析了波普藝術對當代建筑與室內設計的影響,波普藝術展現了當代設計的要素和美學傾向,認為思想高于形式,藝術應貼近生活,創(chuàng)作可以不限手法,不限材料。這是對既有規(guī)則的反叛,也成為后現代設計的重要特征。
關鍵詞 波普藝術;建筑;室內;傾向
引言
當代社會,各種跨學科、跨地域的理論與思潮多元并存,百家爭鳴。波普藝術隨著消費時代的到來而產生,蔓延于二十世紀初,至五六十年代達到階段性的頂峰。它以其通俗、商業(yè)、荒謬、幽默等突出特點迎合了人們的心理,受到大眾的歡迎,并迅速成為一種時尚。建筑與室內設計中的波普化傾向就是在這樣一種文化背景下,受盛極一時的波普藝術的影響應運而生的。
本文對當代建筑與室內設計的波普化傾向進行研究分析,探討設計觀念及形式、功能、材料等方面的意義,梳理相互之間的聯系及傳承的關系,深化相關學術認識。
1.通俗化傾向
波普藝術家將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各種物品融入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受其啟發(fā),20世紀下半葉,一些建筑與室內設計師也開始重視生活中的物品,并以此為主題進行設計。D.S.布朗說“我們可以從通俗文化中得到很多教益?!边@仿佛在說明:人們開始關注平庸、通俗化的美學趣味。
1.1 象形游戲
波普藝術家奧登堡喜歡仿制身邊的一切,約翰斯經常將生活中最常見、最簡單、最熟悉的東西進行反復描繪,他的作品如《批評家的微笑》甚至比實物顯得更真實。同波普藝術相似,建筑與室內設計也開始了向現實的回歸,流行的具象形象開始在作品中出現,如格雷夫斯為迪斯尼公司設計的天鵝旅館和海豚旅館,建筑外部與室內反復運用天鵝、海豚、貝克等具象雕塑物作為裝飾。類似的作品還有蓋里在日本設計的“舞動的魚”,是魚自然模式的直接再現;崔躍君設計的“崔氏住宅”,是以節(jié)肢動物為原形設計的;石山修武設計的“跑動的房子”,像一只腳踏飛輪的機械小蟲,建筑的正面飾有眉、眼、嘴,側面裝有象征動物腳的輪胎......
1.2 艷俗
許多波普藝術家迷戀色情主題。安迪·沃霍爾對夢露的頭像和性感嘴唇進行反復渲染,艾倫·瓊斯的作品中常出現露著吊帶襪大腿的女郎。當代建筑與室內設計受到這種艷俗潮流的影響,也出現了艷麗、庸俗的設計傾向。如采用各種香煙廣告、美女雜志等裝飾圖案來裝飾室內,選用色彩鮮艷的家具和鋪裝進行設計。
磯崎新坦誠自己具有瑪麗蓮·夢露情結,“因為這種情結然后建立了特別的曲線規(guī)則,我在設計時就應用了這種情結,包括椅子,我們叫它們瑪麗蓮椅?!边@種夢露曲線的情結在他的許多設計作品中都有所體現,如中央美院美術館和奈良百年會館等。劉家琨在成都設計的紅色年代娛樂中心,外觀采用了鮮艷的紅色,酒吧內部還設有紅色鋼板焊接的“紅男”吧區(qū)與綠色陽光板裝配的“綠女”吧區(qū)。北京粉酷酒吧室內采用艷麗的粉色、醒目的金色、凝重的黑色,以及朦朧的燈光、輕緩的音樂、直接暴露的結構,營造出紙醉金迷的氛圍。
2.商業(yè)化傾向
波普藝術把商品當藝術。利希滕斯坦曾說:“把商業(yè)藝術的題材用于繪畫就是波普藝術?!辈ㄆ账囆g宣揚商業(yè)文化的思想也理所當然地席卷了建筑與室內設計領域,許多建筑與室內設計表現為形象成為消費的對象。建筑評論家飯島一洋評論說:“現在建筑最關心的課題是如何更引人注目,如何比臨近的建筑物更奪人,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建筑因此變成一種宣傳媒體、一種商業(yè)廣告,室內設計也是如此。
2.1 商業(yè)化的審美意趣
文丘里在《向拉斯維加斯學習》中,強調在效率至上的商業(yè)社會,世俗環(huán)境中的各種門面以及那些林立的廣告牌、炫目的霓虹燈、文字、花紋包裝紙等都可以轉化成設計的語言。如拉斯維加斯兒童樂園室內閃爍的霓虹燈圖像,阿奎泰托尼卡設計的紐約威斯汀酒店室內采用包裝紙的設計方法等都充分體現了商業(yè)媒介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
蓋里1980年設計的圣塔·莫尼卡廣場停車場,巨大的字母標識是他對商業(yè)社會高速公路和快餐文化的一種表現。在斯特林設計的斯圖加特美術館中,綠色膠地板代替了博物館常見的高光潔度的石材,電梯間色彩濃艷。部分展廳的上方運用普通商場式的發(fā)光頂棚以及曲線窗楣,這一切仿佛在提醒我們今天的博物館已經是一個大眾的娛樂場所,它的藝術與展覽有著商業(yè)性的一面。
2.2 引誘購買,營造利益
波普藝術誕生于商業(yè)社會,并順應商業(yè)社會的利益原則。波普化的建筑與室內設計也往往是商業(yè)性的,所以它向人傳遞的信息是直接的、令人興奮的、具有廣告般的招攬性,設計作品成了帶有廣告性質的紀念碑。為了達到商業(yè)廣告的效果,設計師常常綜合運用多種傳媒手段,燈光、廣告標志、商品、人的因素等都參與室內環(huán)境氛圍的創(chuàng)造。
著名的in-n-out 快餐店由紅、黃、白為主的色彩分割成不同體塊的組合形式,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積木房子。其強有力的雕塑形態(tài),鮮明的立面、明快的色彩、歡快而愉悅的氣氛,賦予其濃厚的商業(yè)氣息,室內巨大的IN-N-OUT字母形成的分隔墻和明亮的噴涂飾面,更為其增添了一份吸引力。
遍及世界各地的麥當勞快餐以它鮮明的色彩、明凈的環(huán)境、輕快的音樂和熱情的服務給人以視覺、聽覺以及身心的愉悅。另外,兒童游戲、兒童套餐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兒童及其家長。它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除了它們在觀念上的優(yōu)勢,主要還是它們商業(yè)品牌的招攬性。
2.3 “山寨”模仿秀
波普藝術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現成事物、拼貼集成、機械復制等表現手法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安迪·沃霍爾用一張瑪麗蓮·夢露底片復制出來五十張顏色層次各不相同的相片,并將它們排列成為一副圖畫。這種復制與粘貼的拿來主義手法,現在在社會上形成一股獨特的風景,即“山寨”現象。
山寨從最早的IT領域,擴展到如今的方方面面包括當代的建筑與室內設計。在拉斯維加斯你可以欣賞到幾乎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形象。著名的luxor酒店即是山寨版的埃及金字塔,酒店的標志物是門口的是一個巨型的人面獅身雕像。酒店的墻上裝飾有金字塔與古埃及神廟文物,以及國王谷地與皇后谷地所出土的象形文字的復制品。酒店的室內設計也主要采用古埃及的裝飾元素,若不是整個設計加入了很多商業(yè)元素,你可能會恍若置身于金字塔中。除了在拉斯維加斯,山寨版的建筑與室內設計也出現在世界各地,如在中國華西村有山寨版美國國會大廈;意大利皮薩羅省矗立起英國“大本鐘”;孟加拉國興建了一座復制的印度名勝泰姬陵。
3.荒謬化傾向
“波普藝術作品畫面上沒有緊張的強度,只有詼諧的模仿”。 波普藝術家以復雜的、奇怪的、荒誕的思想,來表達反純粹、反崇高、反理性等思想。
文丘里認為:“一座建筑沒有‘不完善’的部分就沒有完善的部分,因為有對比才有意義......。允許普遍發(fā)展偶然的東西,但他們并不會普遍出現?!北说谩ぐIJ為,在現代主義運動中,“不可思議”“古怪”“莫名其妙”“荒誕”的手法一直受到壓抑,因此妨礙了對新形式的探索。理論家安東尼·維德勒認為容許古怪和荒誕手法的探索是恢復建筑與室內設計生機的重要手段。
3.1 變形裂解
文丘里提倡在建筑與室內設計中采取變形等權宜手段,容許偶然的和意外的處理。荷蘭國際辦公大樓位于交通要道的轉角處,蓋里把它設計成一對雙塔,兩塔一實一虛,一直一曲,做了彎曲變形處理的塔上下向外傾斜,中間收縮,在出挑的上部還可以俯看布拉格的風光。
麥克道格爾設計的“故事大廳”,入口成傾斜狀,室內外均呈現出紫水晶的結構,奇特而怪異。艾森曼設計的布谷大廈看上去像是連續(xù)不斷的地震后的記錄。隈研吾為馬自達公司設計的辦公大樓,借用了一個巨大變形的愛奧尼柱式給人以視覺上的強烈刺激。
3.2 復制和拼貼
“一旦抹去了傳統(tǒng)與現實的區(qū)別,那么設計樣式就不必考慮歷史的邏輯性和合理性,歷史的樣式盡可以與現代樣式混雜?!蔽那鹄锾岢?,在建筑中將不同形狀、不同比例、不同尺度及不同風格體系的元素或部件并置或重疊在一起,由此引起強烈沖突、斷裂、失調、不完整和不和諧的局面。
在奧地利旅行社辦公室的室內,霍萊因將各種似乎無聯系的東西“拼貼”在一起,如維也納分離派的筒形格柵,印度伊斯蘭風格的亭子、金屬的摩洛哥的棕櫚樹、帶有金字塔影像的墻面、古希臘柱式的殘跡等,制造出一種奇特的沖突美與多樣美。摩爾在意大利廣場的設計中引用了古羅馬的拱券、意大利的古典柱式、意大利地圖......;他將人們所熟悉的元素從其原有的語境中剝離出來,不講邏輯、不講文法,以主觀時空觀將不連貫的意象以超現實的手法重新排列、拼裝。
4.廢品化傾向
波普藝術認為思想或觀念可以采用任何形式或任何方式加以表現,在波普藝術的影響下,當代建筑與室內中既定的設計方法和材料也不斷動搖和顛覆。以往落成的建筑,都希望是一座看上去嶄新的或堅固的建筑內外,然而現在有一些設計師卻在追求一種破敗的、殘缺的建筑與室內設計形象,象是蒙受了戰(zhàn)爭和自然災害的樣子。正如蓋里所言:“完美的建筑具有安全感,但卻是平庸的,我喜歡做破格的事?!?/p>
4.1 利用廢棄物
勞申伯格喜歡到曼哈頓商業(yè)區(qū)去找一些諸如硬紙板、斷柵欄、污穢的鳥標本、破雨傘、舊輪胎、剃須刀鏡、舊名信片之類,用它們組合成作品。張伯倫喜歡用廢汽車進行創(chuàng)作。波普藝術家將廢棄的物品當成藝術品來表現,引發(fā)了建筑師對廉價材料的興趣,并開始挖掘普通廉價材料的審美價值。
日本石山修武喜歡運用傳統(tǒng)建筑之外的技術與材料構筑建筑,他推崇乞丐用撿來的冰箱門、木料、鐵皮等搭成的簡易小屋,認為這些廢棄物的構合具有特殊的美感。莫斯被菲利普·約翰遜稱為“化廢品為寶石的藝人”。在設計中,他使鎖鏈、桁架、鋼筋、混凝土管等廢棄物獲得了新的用途,并制造出獨特的殘缺美。在8522國民大街的建筑內外空間設計中,莫斯使殘缺的造型產生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幻想效果。蓋里在加州圣莫尼卡的自宅中,使用了不加修飾的三合板、金屬波紋板、暴露的木桁架以及鐵絲網等材料設計了他第一件廣為人知的作品。
4.2 營造廢棄物意象
在古典和現代的建筑與室內設計中,都將完整、完美奉為創(chuàng)作規(guī)范。而在高度商業(yè)化的社會中,為了追求形象的轟動效應,常常用反叛的手法營造一種殘垣斷壁的設計意象來吸引觀者的目光。
在“陋室”貝爾格萊德某超市概念店的設計中,或故意將磚墻裸露在外,或將墻體設計成未完成。隨處可見的設備外體、開裂的水泥池、廢棄的電梯間所取代的廁所門,都刺激著人們的視覺神經和價值理念。斯圖加特大學太陽能研究所的設計造型奇特,外形頗像地震后殘存的建筑構件。“BEST”連鎖超市都特意設計了不同程度的毀壞,這些毀壞看上去猶如剛剛經歷了猛烈的轟炸。
破敗殘缺的建筑與室內設計形象,標新立異,個性十足,達到了廣告的效果,也滿足了大眾對新鮮刺激的需要。與骨架結構美,落成時的新鮮美相比較,被破壞了的建筑與室內,在延續(xù)歷史性的同時,也還保存一種美,即破壞美。
5.結論
后現代的社會,多元的藝術文化并存,沒有統(tǒng)一的范式,沒有非此即彼的藝術風格,而是歷史上空前眾多的建筑與室內設計師正在創(chuàng)造著歷史上空前豐富的設計作品,波普化的設計傾向,僅僅是這眾多潮流中的一支支流,其他諸如高技派、鄉(xiāng)土化等也都以自己的方式去解釋設計,詮釋生活。建筑與室內設計的波普化有一定的市場和適用情景,是對代表精英文化的現代主義的補充或者修正。體現出多元的設計文化的并存,充分滿足社會各階層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羅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M].周卜頤譯.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2] 羅伯特·文丘里,丹尼絲·斯科特·布朗,史蒂文·艾澤努爾.向拉斯維加斯學習[M].徐怡芳,王健譯.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3] 萬書元著.當代西方建筑美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4] [美]約翰·派爾.世界室內設計史[M].劉先覺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5] 李姝著.波普建筑[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6] [美]H·H·阿納森著.西方現代藝術史[M].鄒德儂,巴竹師,劉珽譯.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