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張凱貞比作“小李娜”,她們進攻型的球風、爽直的個性的確有幾分相似。不過若不是親眼近距離看到凱貞,很難想象她居然這么瘦弱,然而她在場上釋放出的小宇宙又是如此具有威力。小小的身軀裡怎會蘊含著如此之大的能量?從凱貞的回答中,我們明白一切都源于不怕失敗的堅持。
QA
Q=《網球大師俱樂部》雜志
A=張凱貞
Q:你的網球生涯是如何開始的?
A:一開始打網球是受兩個哥哥影響。我小時候一個人在家很頑皮,沒有地方去,有一天哥哥他們要練球,我也跟著過去。接觸網球后發(fā)覺還蠻好玩的,后來爸爸和哥哥就教我打球。
Q:作為小妹,家裡會像公主被寵著嗎?
A:其實不會,因為年紀最小,所以爸爸對我最嚴格吧。
Q:就這樣跟著爸爸和哥哥一直在臺灣訓練嗎?
A:我11歲的時候去美國訓練了,在一個叫做“International Tennis Academy”的訓練營,簡稱ITA,以前是馬偉開教練開的。我一直練到16歲才回到臺灣。
Q:在美國這5年的訓練費用誰出呢?
A:都是父母親在魚貨市場做生意賺來資助我的。
Q:家裡人這么辛苦,會給你“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的壓力嗎?
A:那時候還小,不覺得是壓力,只是希望一定要趕快讓爸爸媽媽不用那么辛苦,趕緊讓他們離開魚貨市場。做生意那段時間他們每天都要早起晚歸,擔心他們身體上不能負荷。爸媽年紀大了,我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來幫助他們。
Q:在美國的訓練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哪個部分?
A:打造了我偏重進攻的球風,打球時比較有沖勁,和我的個性很像。
Q:你初次被球迷廣泛認識是2009年美網從資格賽突圍并打進正賽第二輪,另外不久前你在WTA大阪公開賽獲得單打亞軍。這中間的兩三年你的表現比較一般,為什么停滯不前呢?
A:我在心態(tài)上和想法上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在過去幾年裡我換過2個教練,現在是二哥擔任我的教練,我需要很長時間來適應不同的教練和接受不同的東西。我用了很久才找到現在這種有自信的狀態(tài),但是我覺得這兩三年都是成長的過程。
Q:二哥當你的教練之后,給你帶來最大的改變是什么呢?
A:他一直都給我正能量,就算輸球,他也不會責備我,他只會用講的,講到我接受為止。因為是親人,我更敢于表達真實的想法。即使有爭執(zhí),我也覺得這些爭執(zhí)都是好的。我以前和教練交流,都只有聽,有不同的意見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才妥當,總是壓抑內心真實的感受,我覺得這是差別最大的地方。
Q:你最近戰(zhàn)績不錯,經濟上的壓力是不是也小了一些?
A:其實不會耶。我雖說這幾站打得比較好,可是賺的錢還不至于到寬裕。雖然現在是哥哥帶我,不需要付錢請教練,但還是要支付體能師、按摩師等費用。
Q:現在有哪些主要的贊助商呢?
A:我主要的贊助商有兩家,都是臺灣企業(yè)。我的服裝還有球拍都沒有簽約,但是品牌會提供產品給我使用。
Q:這次參加臺北海碩杯的哈薩克斯坦新秀迪亞茲說她的目標是世界第一,你呢?
A:當然我也希望打到世界第一,但我不會把目標設在那裡。等你打到世界第一以后,怎樣維持在第一又是一件難事。我覺得現在的目標是怎么每天都有進步,怎么突破自己。當然每個人都想當世界第一,但是要等到成熟和進步了,有辦法突破自己后才有可能。
Q:如果想要把100名左右的排名再往上提升,你覺得最大的困難來自哪裡?
A:我覺得還是心態(tài)?,F在球技上已經沒有什么差了,心態(tài)才是最重要的。就拿我在大阪站的決賽來說,如果我心態(tài)夠穩(wěn)定、夠堅持,我就可以獲勝,但是我還不夠堅持。
Q:在臺北海碩杯你已經連續(xù)5屆打進了單打8強,你對海碩杯這站比賽有沒有特殊的感情?
A:在家鄉(xiāng)比賽的感覺很棒,可以享受球迷的支持吶喊,還有親朋好友前來助威,可以說自己的語言,氣氛很好。海碩集團還有其它的贊助商以及工作人員把這個比賽越辦越好,可以說一年比一年令人難忘吧,更高興的是我每年的比賽都打得不錯。
Q:休賽期你會做些什么呢?
A:和朋友一起聊聊天、看看電影,放松一下。因為我一直都在國外比賽,也想多一點時間陪陪家人。當然還希望有自己的空間去思考、去冷靜。總之希望能轉換心情,過一陣遠離網球的生活。
Q:在國外征戰(zhàn)會不會覺得很孤獨?
A:反而是哥哥有時候希望我一個人去打比賽。這樣能讓我更獨立,知道在場上怎么自我調整。
Q:常年在外征戰(zhàn),會不會隨身攜帶一些小物件來安撫自己的情緒?
A:會戴一些飾品。像我現在戴的項鏈和耳環(huán),是一個珠寶設計師朋友幫我設計的,我給他概念,他幫我設計。這條項鏈吊墜是馬蹄形的,和我的耳環(huán)是一套,很可愛,我很喜歡。他原來幫我做過花朵形狀的,很好看,但我覺得和我的性格不太符。
Q:如果讓你用幾個詞語形容自己,會是?
A:刻苦耐勞、永不放棄、相信自己、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