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星空,本是我們共同的財富,而今為何難窺真顏?我們又該如何保護璀璨的星空呢?帶著眾多疑問,我們采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專家們。
光污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對銀河系視而不見
專家介紹,城市中看不到點點繁星,最主要的原因是光污染。這一問題最早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國際天文界提出,他們認為光污染是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發(fā)亮造成對天文觀測的負面的影響。后來英美等國稱之為“干擾光”,在日本則稱為“光害”。
專家說,目前,大城市普遍過多使用燈光,使天空太亮,看不見星星,影響了天文觀測、航空等,很多天文臺因此被迫停止工作。
另據(jù)美國一份調(diào)查研究顯示,夜晚的華燈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對銀河系視而不見。這份調(diào)查報告的作者之一埃爾維奇說:“許多人已經(jīng)失去了夜空,而正是我們的燈火使夜空失色”。他認為,現(xiàn)在世界上約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在夜晚天空不受光污染的情況下,可以看到的星星約為7000個,而在路燈、背景燈、景觀燈亂射的大城市里,我們只能看到大約20-60個星星。了解了這些,我們也就理解,為什么身處都市之中,抬頭仰望閃爍的繁星,也是一種奢侈。
60多年前,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就開始呼吁抵制光污染、保護觀測的嘗試。近年來,人們更加認識到,夜空中的點點繁星和美麗的銀河是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的一部分,為了讓更多人特別是城市居民有機會欣賞到燦爛星空,2009年,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IAU)、美國國立光學天文臺、國際暗夜聯(lián)盟(IDSA)以及其他致力于暗夜保護和環(huán)境教育的合作者提出了“黑暗天空意識”計劃,希望能夠使盡可能多的公眾、媒體和政府部門認識到暗夜保護的意義,并以實際行動參加到保護暗夜的事業(yè)中來。
防止光污染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
近年來,我國也積極參與“暗夜天空意識”的相關(guān)活動,包括參加或組織三次關(guān)燈活動。這三次關(guān)燈活動分別為:
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
此活動號召人們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熄滅燈光。這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全球范圍內(nèi)發(fā)起的一項對抗氣候變化的集體行動,呼吁人們用1個小時的短暫黑暗換取明天更多的綠色希望。
夏至日熄燈活動
夏至日是全年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夏季用電的高峰期從此開始。為了表達對減少能源消耗的決心,每年的夏至日我國多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將熄燈1小時。
七夕節(jié)前夕的熄燈活動
七夕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國每年將在農(nóng)歷七月初三,開展1小時熄燈活動,并利用熄燈的間隙組織認星和觀星活動。
除了積極參與這三次的熄燈活動,作為普通市民,我們?nèi)绾伪苊夤馕廴?,保護星空?專家告訴我們,保護星空,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比如用節(jié)能燈替代白熾燈、改變燈光的方向,由散射光改為射向地面,培養(yǎng)低碳環(huán)保的生活理念。這些事情看起來比較小,但是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力量之大,也不容忽視的。
為了保護頭頂美麗的星空,就讓我們像“地球一小時”主題歌唱得那樣做吧:“關(guān)一盞燈,點亮星星,關(guān)一盞燈,還原最真的風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