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句成語叫“月朗星稀”,就是說月亮如果過亮的話,會把星星的光遮住。
所以,我們在每個月圓之夜,很難看到太多的星星。
如此,城市中巨大的亮光和城市上空懸浮顆粒的漫反射造成夜空太亮,也會遮掩住星光。
2月23日,記者來到位于南京紫金山上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臺),本以為在這里可以看到驚異的天象,卻被告知現在紫金山上的天文臺除了進行一些太陽的觀測外,已經不再進行其他的天文觀測,多是進行天文科普宣傳,紫臺人稱之為科普園區(qū)。現在,為什么紫金山上的天文臺會停止了觀測,原因何在?本文將帶給您答案。
光污染和空氣污染,讓天眼得了“夜盲癥”
近些年,隨著南京城市的高速發(fā)展,已經將紫金山團團包圍。站在紫金山上,環(huán)顧四周,白天都是高樓大廈,夜晚都是五彩霓虹,讓整座城市都遠離了黑暗。由于城市夜晚的燈光太亮,已經對天文觀測產生了極大的干擾,過去一些比較暗的星星現在根本看不見了。為了避開城市照明對天文觀測的影響,近些年紫金山天文臺、上海天文臺、北京天文臺等紛紛在其它地區(qū)另覓新的觀測基地。
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陳向陽告訴記者,紫金山天文臺上個世紀30年代選址興建于此,在當時算是個不錯的選擇,那時工業(yè)化程度很低,大氣透明度好能見度高,紫金山位于南京城東,屬于郊區(qū)。他說,合格的天文觀測站應該光污染小,即極少受人造光源干擾,常年大氣潔凈,晴夜數多,四周有湖泊更佳,當時這些條件都符合。但是,現在紫金山天文臺“深陷”城中,距其3公里內,不僅有路燈、建筑物的照明燈,還有各式各樣的霓虹燈,這些“光污染”,破壞了暗夜環(huán)境,導致工作人員用大口徑的天文望遠鏡已很難觀測到一些較暗的天體。
我國有句成語叫“月朗星稀”,就是說月亮如果過亮的話,會把星星的光遮住。所以,我們在每個月圓之夜,很難看到太多的星星。如此,城市中巨大的亮光和城市上空懸浮顆粒的漫反射造成夜空太亮,也會遮掩住星光。于是,我們的眼睛不能看到更多的星星,天文望遠鏡與以前相比也同樣不能看到更多的星星了,甚至以前那些能輕易觀測到的星星,現在也難以捕捉到了。用天文學的專業(yè)語言來說,就是“星等”降低,而這給天文臺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如果我們把紫臺上面的各種光學望遠鏡比作我們的眼睛的話,現在它們就好像患了“夜盲癥”。
“夜盲”的尷尬,迫使紫臺不得不另覓良址
據介紹,根據1985年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IAU)的建議,世界級的高質量天文臺人為光的背景增加應少于10%,即人為光的背景的增加不超過0.1等,國家級的不超過0.2等,即光污染的比例只能小于20.2%。研究表明,南京的紫金山天文臺周圍的光污染已經嚴重超標。此外,無線電波、大氣等都對觀測造成了嚴重影響,紫臺新增觀測儀器就得重新選擇更適合天文觀測的地方了。
近年來尋址的一個總原則是離大城市愈遠愈好。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根據天文觀測的需要,紫臺先后在青海省德令哈、江蘇省盱眙和贛榆、云南省姚安、黑龍江省洪河以及南極等地建設觀測臺站。其中,在江蘇盱眙鐵山寺公園跑馬山頂建造了我國最大的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是我國唯一的天體力學實測基地。這里沒有煙塵污染,沒有城市光污染,具有較好的夜天光條件。經過測試,那里的夜天光亮度要比紫臺本部平均暗3.1個星等,可以觀測到更多、更暗的小行星。
紫金山天文臺新建的觀測臺站周圍的天是黑下來了,空氣也清新了,天空中的星星多了不少,也更加明亮了。然而,這種現狀能維持多久?幾十年?幾百年?希望城市的發(fā)展不以損害環(huán)境為代價,為天文觀測留有一片暗夜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