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似乎感覺有點懸疑片的味道。你也許很想知道股市里那只看不見的手到底是什么,是老鼠倉嗎?
雖然,“碩鼠”的的確確在暗處操縱我們的市場,不過,它們還不是我們要說的那只手。
那么,是宏觀經(jīng)濟的調(diào)控政策嗎?前些日子,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托底中國經(jīng)濟的刺激政策,這些政策涉及的行業(yè),馬上在股市上表現(xiàn)出眾。不過,這是大家都看得見的,也不是我們要說的那只看不見的手。
“丁蟹效應”背后的秘密
那么,這只看不見的手到底是什么?我們接下來講個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前些日子,歐債危機再次惡化,波及全球,港股當然也不能避免。不過,有意思的是,股民并沒有怪罪港股下跌是歐債問題,而是把焦點聚在了TVB正在上演的一部電視劇《心戰(zhàn)》和男主角鄭少秋身上。
說來好笑,在港股市場有個奇特的現(xiàn)象:自從鄭少秋1992年在《大時代》中飾演丁蟹開始,凡是播出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恒生指數(shù)都會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們損失慘重。于是,有了“丁蟹來了,股票真的又跌了”,“丁蟹所到之處,股市必敗”等說法。這就是所謂的“丁蟹效應”。
然而,“丁蟹效應”的魔咒說明了什么?這難道只是一連串的巧合嗎?大名鼎鼎的里昂證券就專門研究過它,甚至還出了一份報告,說這就是市場情緒對股市的反作用。每當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播放時,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應”會導致自己手頭上的股票下跌,便對股票進行恐懼性拋售,從而導致股市暴跌。有一些對沖基金甚至可以拿“丁蟹效應”作借口,賣空股票,對下跌的大勢推波助瀾。這就是股市里看不見的那只手:市場情緒。而著名的對沖基金大鱷索羅斯正是研究它,才發(fā)現(xiàn)了“反身原理”,并成就了他多次投機戰(zhàn)役的大捷。
索羅斯的世紀豪賭
其實,索羅斯那場打英鎊的世紀豪賭,足以說明問題。幾百年來,英鎊一直是世界的主要貨幣。盡管20世紀末期,由于經(jīng)濟的衰退,英鎊在世界市場的地位開始下降,但作為保障市場穩(wěn)定的重要機構(gòu)——英格蘭銀行,一直是英國金融體制的強大支柱,從未有人膽敢對抗這一國家的金融體制。但索羅斯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對準英鎊和英格蘭銀行,發(fā)動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攻擊。索羅斯預見到歐洲匯率體系存在的問題:歐洲各國都不愿意以犧牲本國經(jīng)濟為代價,來維護匯率機制的穩(wěn)定,而英國政府,不管嘴巴說的多硬,到最終還是會讓英鎊貶值的。
于是,索羅斯決定大量放空英鎊。如果只是索羅斯一個人與英國較量,英國政府也許還有一絲希望,但索羅斯“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他拋售英鎊的行為,迅速吸引了大量的跟風賣盤——全世界的外匯投機者都開始一擁而上,瘋狂賣出英鎊。英鎊開始迅速貶值。
這還沒完。索羅斯的對沖基金經(jīng)理向他匯報戰(zhàn)果如何如何,索羅斯聽完了他的匯報以后,就講了一句話:“如果你相信自己是正確的,怎么就放這么少?”后來這句話,成為華爾街的名言。就是因為索羅斯的這句話,給這個基金經(jīng)理注射了“嗎啡”,他從放空了20億美元,一下子追加了5倍做空籌碼,達到100億美元。借著市場的情緒力量,憑著索羅斯的一句話,他們一夜之間就賺了10億。
“反身原理”在A股中的運用
1992年9月15日,曾經(jīng)充當過“全球中央銀行”的英格蘭銀行終于向國際投機者投降,宣布無力維持英鎊的匯率,英鎊只能退出歐洲匯率機制。英國人把這一天稱作黑色星期三。而索羅斯無疑是這場襲擊英鎊行動中最大的贏家,他被《經(jīng)濟學家》雜志稱為“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
在這次英鎊狙擊戰(zhàn)中,索羅斯總利潤高達20億美元,其中索羅斯個人收入占1/3。在這一年,索羅斯的基金增長了67.5%,他個人也因為凈賺6.5億美元,而榮登《金融世界》雜志的華爾街收入排名表的榜首。這當然要感謝他的“反身原理” 。
什么是“反身原理”?索羅斯著有一本很有名的書《金融煉金術》,對“反身原理”有系統(tǒng)的介紹,其中用了大量哲學來解釋,非常深奧。我的理解是:由于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天生不完整,而人們自己本身就是市場的主體,當大量的市場參與者付諸行動的時候,會造成市場結(jié)果和參與者判斷一樣的現(xiàn)象。這樣的結(jié)果,讓本來應該是錯誤的判斷,卻被市場臨時證明是正確的。而這臨時的正確結(jié)果,讓本來判斷錯誤的市場參與者洋洋得意,更加強化了他們的錯誤判斷。市場參與者繼續(xù)按他們的錯誤判斷付諸行動,由于他們的行動嚴重的影響了市場結(jié)果,所以,市場結(jié)果再次符合他們的判斷。
市場參與者錯誤判斷—— 付諸行動—— 市場結(jié)果符合市場參與者的判斷——市場參與者錯誤判斷強化——付諸行動,這樣不斷反復,實際結(jié)果是錯誤意識強化,而市場不斷向錯誤的方向發(fā)展。這就是市場錯誤自我強化過程。
直到錯誤被強化到極端,最后崩潰。而索羅斯總是抓住每次市場趨勢的形成,享受市場最后瘋狂的泡泡浴,并在最瘋狂的時候獲利離場。
“反身原理”用在A股,也很生動。
在2007年初,A股從2005年的1000點已經(jīng)上漲到3000點,泡沫開始出現(xiàn)。由于很多人在當時的股市上漲中賺了不少錢,在賺錢效應影響下,很多根本不知道股票內(nèi)在價值,甚至連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開始紛紛開戶進入股市。當時有不少經(jīng)濟學家不斷的提醒股民,說股票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泡沫,估值太高了,股市很快就會下跌。
然而,因為眾多新生力量瘋狂入市,結(jié)果呢?股市在經(jīng)濟學家不斷的警告中,卻不斷上漲。
“貪婪與恐懼”成看不見的那只手
由于市場的結(jié)果一再證明經(jīng)濟學家對基本面的判斷是錯誤的,同時一再證明那些散戶的判斷是正確的,因此股市看多者在上漲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資金源源不斷的進入股市,而對唱衰的經(jīng)濟學家冷嘲熱諷。
于是,唱衰股市的經(jīng)濟學家紛紛閉嘴了。然而,就在大家都認為股市還將大漲的時候,由于危機感強烈的人不斷拋售,加上新生力量越來越少,最后股市開始一路下跌。在不斷下跌中,人們下跌的意識不斷被強化,紛紛拋售,最后股市從6000多點,一路下跌回3000多點,下跌中形成了負反饋。而美國的金融危機又成為壓垮A股的最后一根稻草,A股又從3000多點一路下跌到1664點,A股10年跌回原點。炒股賺錢終成一夢,市場讓股民坐上了一回刺激的“過山車”。
從港股的“丁蟹效應”,到A股驗證的索羅斯“反身原理”,不難看出,市場參與者“貪婪與恐懼” 的情緒,是股市里那只看不見的手。這只看不見的手,不光在股市里翻云覆雨,而且在樓市、匯市、債市、期貨等金融交易的場所,都有它的身影。聰明的投資者也會像索羅斯那樣,利用市場的情緒,享受泡泡浴帶來的狂歡。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泡泡浴固然美妙,但市場最后的瘋狂卻很危險。瘋狂時的貪婪萬萬要不得,否則你會成為最終的買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