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說,洋奶粉壟斷了中國市場,因此可以“不以成本定價”,價格奇貴,是同類產品國外價格的三倍;有專家譴責那些花大價錢購買洋奶粉的消費者懷有崇洋心理。洋奶粉價格高是事實,但說消費者“崇洋”則有點冤。
我曾在所謂“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工作過幾年,由于收入不高,也由于習慣使然,生活十分節(jié)儉,奶粉總是買最便宜的。然而,即使是這種最廉價的奶粉,沖出來都是噴噴香的,而且表面結一層奶皮。我現在多年不喝奶粉了,不知道我們國產奶粉是否達到了這個水平。質量是一個方面,安全又是一個方面,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個方面。近年來奶制品市場有些混亂,毒奶粉事件鬧得人心惶惶。我們不能低估這個背景對消費心理的作用。
出現這種情況,還因為我國消費品的供應與我國消費群體的變化背道而馳。中國人逐漸富裕起來了,對消費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嬰幼兒的消費品。如今的嬰幼兒統統都被稱作“寶寶”,在三四十年前沒有人料得到。年輕的父母們?yōu)榱藢殞毧梢砸粩S千金,買奶粉就是如此。
洋奶粉價格奇貴,洋商不以成本定價是個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因素。自由市場上的商品從來都不是以成本定價的,銷路好就漲價,銷路差就降價。洋奶粉有人買,傻瓜才不漲價。正所謂“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統地批評購買洋奶粉的人崇洋是不公平的。消費者口袋里有錢,自然要買好的產品和服務,無可指責。我們只能期待中國的生產商和服務商爭一口氣,成熟起來,甩掉撈一票是一票、只顧今天不顧明天的惡習,把目光放遠一點,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搞上去。
如果我們自己的東西不比別人的差,還有人偏愛洋貨嗎?我相信大多數人不會這么傻?;叵氚耸甏壹铱释^幾大件,無非是電視機洗衣機冰箱之類。那個年代在國外生活工作的人,為親友購買這些東西成了一個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我們國產電器的質量上去了,還有誰迷戀外國產的幾大件?
崇洋不是我們的民族品格,更不是中國人的本性。中國人的絕大多數是愛國的。我主張慎用“崇洋”二字。國人看好洋奶粉,生產商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哪些地方不足,看看人家有什么好經驗可以借鑒。比如規(guī)模養(yǎng)殖,比如優(yōu)良品種的培養(yǎng),還有生產過程中的嚴格管理和監(jiān)督等等,而不能一天到晚埋怨消費者。
如何擠掉“洋奶粉”價格虛高的水分,作為國產奶粉廠家,必須擯棄掉急于求成的心理,將心比心、切實為消費者利益著想,不斷提升奶粉質量,生產出更多讓市場放心、信賴的產品。
作為消費者,也應多一份理性。一些“洋奶粉”廠家所宣傳的“高端”、“超高端”、“特制”、“根據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體質添加某種成分”等,有的只是一種噱頭。誘人包裝之下的到底有多么“高端”,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其實,這幾年,國產奶粉食品安全指數有了明顯提高,有些國產奶粉的質量相當不錯,消費者對國產奶粉應多一份信任,小心成“冤大頭”。
此外,作為“洋奶粉”廠家,也要理性定價、不要“挾貨自重”。過度利用消費者的信任、定價過高,侵害消費者權益不說,對“洋奶粉”廠家長遠發(fā)展也沒什么好處。畢竟,物美價廉才是消費者的最愛, 如果“洋奶粉”一味鉆進“錢眼”,而不顧廣大消費者的感受,一旦市場有了更多令人放心的選擇,“洋奶粉”失寵則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