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西泠印社、上海劉海粟美術(shù)館聯(lián)合主辦的“吳頤人的藝術(shù)世界——2012吳頤人作品展”,在五一期間,假座上海劉海粟美術(shù)館舉行,展館拿出三個展廳來展示吳頤人的書畫、篆刻藝術(shù)以及陶瓷、漢簡題漢畫等作品計三百余件。近悅遠來的觀眾如在山陰道上賞花,有目不暇接之感。
在藝術(shù)圈里,吳頤人不僅名聲赫赫,而且人緣也好,他早年師從羅福頤、錢瘦鐵、錢君匋等前輩大師,潛心研究金石書畫超過半個世紀!他的漢簡書法,熔古爍今,獨開面目;寫意花鳥畫則取八大、白石一路,風格清新自然;至于篆刻,更是鐵筆妙手,盛名遠播。他的印章以秦漢為宗,融合趙之謙、黃士陵、吳昌碩、來楚生諸家,風格強烈,自成一家。他將變化豐富、直率奔放一路的漢簡書法作為自己藝術(shù)發(fā)展的主攻方向,通過不斷的汲取、研究、繼承、開拓,終于形成了自己獨具面目、自成一家的漢簡書藝,并以書入畫,心儀手摹八大、板橋、白石等大家,形成了鮮明的吳氏風格。
放眼國內(nèi)書壇,能寫簡牘書法的書家可謂蕓蕓眾矣,然而真正能擺脫古人窠臼,獨創(chuàng)蹊徑,寫出自家面目的除了吳頤人之外則實在寥寥。再觀吳頤人的漢簡書法,線條凝勁挺拔,枯濕相宜,結(jié)體上將篆隸行草有機糅合一起,跌宕起伏,節(jié)奏感強,尤其是宏幅巨制,更見他氣勢磅礴、奔放率性并帶有強烈的“吳家漢簡”書風,讀罷常令人擊節(jié)三嘆,贊為觀止。
喜觀近年來吳頤人的漢簡書法,線條生辣勁挺,氣韻生動跌宕,結(jié)合草書與自我風格的體現(xiàn),尤其是題在漢畫像石的拓片上,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是獨樹一幟,漢簡漢畫,完美結(jié)合,相得益彰。有同行評論他的字是:“移步有古典依據(jù),整體勻暢,時見流便行草及澀筆穿插,然終不肯脫去漢隸大氅,似曾相識又不相稔。作品自上而下行鋒,時見《石門頌》、黃庭堅式長槍大戟,筆畫淋漓酣暢如飛瀑,其中又似有逆流而上的阻力?!?/p>
作為藝壇多面手的吳頤人先生,還以治印名世。錢君匋曾這樣評價他的印章:“先從漢人入手,每作必工致精到,不稍懈怠,而至四十許漸放,復(fù)致力于周秦古璽的研究并結(jié)合創(chuàng)作。以其根底扎實,放亦有道,不作駑馬亂奔。書法初學晉唐人,后轉(zhuǎn)漢簡,至四十而已入佳境。他在治印與書法二者之間能相互為用,不斷促進,故報獲甚夥。其刻印或以漢簡代篆,別開生面,乃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舉。其跌宕險峻處,使人見而生愛。間作肖形印,質(zhì)樸奇麗,自成面目,不與諸家風格相混。古拙之趣,直追《武梁祠刻石》。以其窮源竟委,成績斐然。頤人刻印款,恒以漢簡出之,老辣縱肆,見者無不擊節(jié)稱賞,亦前無古人。所作類多陰文,偶有陽文,其體勢較刻于印面者尤為淋漓盡致?!?/p>
吳頤人之印重古璽的原始美,錯縱有序性的布局,生辣旺盛的刀法,回環(huán)而生美感,委曲而多潛臺詞。其布局生畫意,為印面增添了觀賞性和吸引力。他驅(qū)使畫境入印,無過無不及,適可而止。他以簡書入邊款,刀味挺拔含蓄,筆畫似斷猶連,時有長畫異軍突起,頗為耐讀。他往往于印邊縮刻各地巖畫,使印文邊跋免于單調(diào)。此實為構(gòu)圖調(diào)整重心所需,非為形式而玩弄蛇足。
吳頤人的繪畫作品也堪可玩味,在他的水墨畫中,予人最大的驚喜就是趣味盎然,鮮活靈動,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一鳥一魚,無不記錄著他對生活的悉心觀照與體味,無不體現(xiàn)出一種濃郁的人文情懷,故而草木雖弱,卻有博大的氣象,魚蟲雖微,卻有無限的生機。特別是他的線條富有書法和篆刻的意味與境界,即使局部細察也有豐富的層次的無限的拓展空間。
(說明:本刊今年第四期藝術(shù)版刊載的《誰來批評批評家》一文,系轉(zhuǎn)載于《藝術(shù)鋒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