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rèn)為“老火湯”喝了要上火,不適合夏天喝,其實不然,只要你選對食材,老火湯一樣能喝出清爽、滋潤,驅(qū)除暑熱和濕毒,降火、寧神靜心。
清火 蛤蜊苦瓜湯
主要食材
苦瓜1根,蛤蜊30只,蔥姜絲適量,麻油1勺
做法
1. 先將苦瓜洗凈切成圈狀,蔥姜切絲備用。
2. 蛤蜊泡入水中,加入一點(diǎn)鹽,使其吐沙。
3. 鍋中加入冷水,放入苦瓜,姜絲。
4.接著倒入蛤蜊大火煮沸,開口即可關(guān)火,加鹽、放入蔥花,再加入一勺麻油調(diào)味。
溫馨貼士
1. 加快蛤蜊吐沙的方法除了加鹽,放幾滴色拉油也有同樣效果。
2. 不喜歡苦瓜味道的可以用絲瓜代替,湯品味道更清甜。
3. 蛤蜊放入冷水中煮開至湯色略微泛白,嘴張開后馬上關(guān)火,這樣鮮味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
4. 沒有張口的蛤蜊是不新鮮的死蛤蜊,不能食用。
5. 此湯性味寒涼,女性月經(jīng)期、孕婦、產(chǎn)婦最好不要食用。
夏季飲湯總原則
夏季氣溫高,是人體內(nèi)陽氣最盛的時候,特別容易上火,而身體新陳代謝加快,易疲勞。飲湯要注意選清涼解毒、祛濕散暑的食材。而忌食熱性、溫補(bǔ)功效的湯,如羊肉湯、十全大補(bǔ)湯、鹿肉、紅棗桂圓湯等,也盡量不要使用八角、茴香、桂皮、花椒等這些熱性調(diào)料。
如何選擇適合夏季的湯品食材?
肉類的選擇:老火湯中一般有四種肉類食材最常見:龍骨、肋排、扇骨、小排。另外豬腱肉、老鴨、乳鴿、鵪鶉也非常適合夏季煲湯使用。
蔬果類:常用的有苦瓜、絲瓜、冬瓜、玉米、荸薺、山藥、鮮百合等。水果類:推薦菠蘿、木瓜、蘋果。海鮮類:蛤蜊、鯽魚、鮑魚、魷魚干、淡菜、干貝為宜。藥膳調(diào)味類:青橄欖、干薄荷葉、牛蒡干、苦瓜干、竹蓀、雞骨草、蜜棗、山楂干、金銀花、無花果、蓮子、芡實、土茯苓、生地等。
海帶綠豆排骨湯
主要食材
海帶干品20克,綠豆150克,鮮百合1個,豬小排200克
做法
1. 將干品海帶泡發(fā)洗凈切條,備用。
2. 綠豆清洗后將有蟲眼、顏色發(fā)暗的雜豆挑出來。
3. 排骨去血水。
4. 鍋中加入1000毫升水,將切成小條的海帶、綠豆一同放入鍋中,大火煮沸。
5.放入豬小排,水開后轉(zhuǎn)小火煮40分鐘。
6.加入剝好的鮮百合,開中火煮沸后轉(zhuǎn)小火繼續(xù)煮15分鐘即可。
溫馨貼士
1. 海帶建議不要買市場中已經(jīng)泡發(fā)的,可能加入添加劑,有損身體健康,最好選干品,上面帶有一層白霜的為佳。
2. 綠豆和百合在這道湯中起到的作用最大,常喝此湯對女性的皮膚也特別好。如果想做成甜品,可以不放小排,水適量多加些,綠豆煮開后小火燜20~30分鐘,起沙加入冰糖即可。
竹蓀葛根海底椰清熱利濕湯
主要食材
豬肋排或小排骨
500~700克
調(diào)料
薏米15克,海底椰10克,竹蓀20克,芡實10克,淮山藥15克,百合10克,葛根15克,鹽適量
做法
1. 將豬肋排和姜片放入冷水中,煮開后取出洗凈,去掉骨頭中的血水和腥味。
2. 將海底椰、葛根、薏米、芡實、百合、淮山藥入冷水浸泡30分鐘,再清洗干凈備用。竹蓀的尾巴和菌傘剪掉,保留中間菇體部分,用溫水浸泡15分鐘后洗凈。
3. 將所有浸泡好的調(diào)料放入紗布袋或無紡布袋中。
4. 將調(diào)料袋和肉一同放入煲鍋,加入1.5~2升水,大火煲開后小火煮2個小時。最后放入竹蓀煲20分鐘,加適量鹽調(diào)味即可。
溫馨貼士
1. 豬肋排也可以用乳鴿、瘦肉代替。
2. 需要降血壓、降血糖的功效更明顯,可在煲湯2小時后加入黃瓜、苦瓜,煮開后小火煮10分鐘。大火煮開,再小火煮10分鐘。
鯽魚生地 土茯苓湯
主要食材
鯽魚1條,瘦肉40克,生地40克,土茯苓40克,蜜棗1顆,姜片1片
1. 鯽魚去掉里面的黑膜,清洗干凈。
2. 鍋中放入油,先將姜片入鍋中煎一下,再放入鯽魚,煎至兩面焦黃。
3. 鍋中加入4碗水,約1000毫升,大火煮開。
4. 將煮開的鯽魚連同湯一起倒入煲鍋,放入肉片。
5.生地和土茯苓、蜜棗略微清洗后放入煲湯袋,入砂鍋。
6.大火煮開后,轉(zhuǎn)為小火慢慢煲1小時左右。
7.最后撇掉湯中的浮沫,加鹽調(diào)味即可。
溫馨貼士
1. 這道湯是廣東夏季最流行的清熱解毒涼血的藥膳湯品,雖然有藥膳成分,但因為有鮮美的鯽魚和蜜棗的中和,煲出來的湯口感很清甜,絲毫沒有中藥的味道。
2. 夏季因血熱易引發(fā)皮炎、瘙癢等癥,此湯有輔助療效。
青龍 白虎湯
主要食材
青橄欖6粒,白蘿卜200克,鹽適量,豬腱肉150克(注:此湯方食材只適合一個小燉盅的量,一般是一個人食用,如果家里人多,需要相應(yīng)增加食材比例)
做法
1. 挑選顆粒飽滿、無黑點(diǎn)的新鮮橄欖,入鹽水浸泡沖洗干凈,白蘿卜切滾刀塊。燉湯的肉如果有脂肪最好剔除,以免油膩。
3. 瘦肉切小塊,橄欖對半切開,將三種食材放入燉盅內(nèi)。
4. 將水加到燉盅五分之四位置。
5. 放入電燉鍋內(nèi),加滿水,蓋上蓋子。
6. 視食材多少燉2.5~3個小時即可。
溫馨貼士
1. 廣式靚湯中青龍白虎湯一般是煲豬脊骨,如果是給正在患咳嗽的孩子喝,建議換成不油膩的豬里脊或豬腱肉。
2. 咳嗽期間適當(dāng)喝此湯,不僅清肺止咳,還能補(bǔ)充一定的營養(yǎng),不建議全素食。
扇骨雞骨草 蜜棗湯
主要食材材
豬扇骨兩個500克
調(diào)料
雞骨草30克,蜜棗兩顆,姜片、鹽適量,大紗布袋一個
做法
1. 將豬扇骨、姜片放入冷水中,大火煮開去血水,取出清洗干凈備用。
2. 將雞骨草放入冷水中泡洗干凈,裝入紗布袋中。
3. 將扇骨放入煲湯鍋中,加2升水,放入雞骨草大火煲開。
4. 放入蜜棗,轉(zhuǎn)成小火煲足兩個小時后,放適量鹽調(diào)味即可。
溫馨貼士
1. 扇骨不太油膩,鈣質(zhì)又非常充足,煲湯時可以滴入幾滴醋,讓鈣質(zhì)更好地溶解在湯中。
2. 雞骨草最好放入紗布袋中再入煲鍋,不然會有很多殘渣漂浮在湯中,影響口感。紗布袋可以用醫(yī)用紗布手工縫制,做好后加水煮沸消毒再使用,環(huán)保又健康。
絲瓜白蓮蘑菇 鴨羹湯
主要食材
老鴨腿1只,絲瓜1根,蘑菇50克,蓮子50克,蛋清適量
調(diào)料
胡椒粉、料酒、蔥、鹽、姜絲適量
做法
1. 鴨腿肉剔骨切小塊,放入鹽、料酒、胡椒粉、蛋清、淀粉抓勻腌制。
2. 將腌制好的鴨腿肉迅速過水,撈出備用。
3. 砂鍋內(nèi)加水,放入蓮子、鴨腿、姜絲,煮開后小火煲30分鐘,然后放入蘑菇煮熟。
4. 加入絲瓜,大火煮5分鐘,加鹽調(diào)味即可。
溫馨貼士
1. 老鴨切塊后腌制,能讓鴨羹口感更細(xì)滑,迅速過水,可以祛除鴨肉的一些腥味。
2. 鴨肉性寒,脾胃虛寒、腹部冷痛、痛經(jīng)者不宜多食用。
龍骨牛蒡 苦瓜干湯
主要食材
龍骨或豬尾骨500克
調(diào)料
苦瓜干15克,牛蒡干15克,黃豆、苡仁各20克,蜜棗1顆,枸杞、鹽適量
做法
1. 龍骨入鍋中汆燙,去血水。
2. 黃豆、苡仁浸泡1個小時,牛蒡干、苦瓜干洗凈后一同放入煲湯袋中。
3. 將龍骨、湯料袋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水。
4. 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煲2個小時,最后加入枸杞、蜜棗、鹽,煮20分鐘即可。
溫馨貼士
苦瓜干和牛蒡干都可以在湯品店中買到,怕有苦味的話,可加一顆蜜棗中和一下此湯的味道,夏季喝非常清爽,連骨頭都沒有油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