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一般是教師根據(jù)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出幾道題,然后根據(jù)學生書面答案的質(zhì)量,評定一個分數(shù),這種以閉卷筆試的考試形式,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對考試的焦慮和神秘感,產(chǎn)生反感心理,作為考試改革的一種方法,我在所教的班級中進行讓學生參與編擬數(shù)學試題的嘗試,這種命題方式,破除了考試的神秘感及其引起的焦慮,體現(xiàn)尊重、相信學生的原則,學生命題的過程,也是一次學習、實踐和進一步明確、掌握難點、重點,發(fā)展思維能力的過程,這就大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如果說“生考教師”是學生考老師的話,那么這里所說的“學生命題”就是學生考學生。
1 試卷的編擬
將全班52名學生分成13個小組(前后座位),每組4人(注意學習成績上、中、下學生搭配),每次編試卷要求每組提供選擇題4道,填空題4道,小綜合題(包括作圖、改錯、簡答題等)4道,大綜合題1道,對每組要求選擇、填空、小綜合題有2道是指定內(nèi)容的,另2道不限,大綜合題內(nèi)容不限,各類試題應有基礎題、中等題和提高題,學生所給考題均應給出正確解答(如有多種解法,也盡量寫出,)并給出評分標準,全班共收選擇、填空、小綜合題各52道,大綜合題13道,教師最后綜合各組試題編試卷時,學生編題占70%,教師可以作一定的改變(如數(shù)字改變、圖形改變、維數(shù)變換等),教師編題占30%,整張試卷50%基礎題,35%中等題,15%提高題,成卷時,在每題題后標明供題組,教育學生在未考之前應暫時保密。
2 評分
評分與閉卷考試的評分基本相同,只有下面兩點不同。
對入選題的供題組的每個學生酌情獎勵2—3分,以鼓勵學生編選好試題。
學生的供題或解答,如有錯誤,應酌情扣2—3分,在考試時,供題組的學生若答錯其所供的試題,則除扣除本題分之外,還須再扣所獎分的兩倍,以防止學生亂供題和加強考察學生對供題及其變式的適應能力。
3 試卷講評
師生共同講評,教師先講一下考試總的情況,具體講解某題時,可請供題組學生代表上臺講評,由學生教育學生,教師自己的供題一般由教師講評,學生可以給予評價,這種師生共同講評的方法,學生很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
4 效果與體會
①讓學生參與命題,提高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他們上課比以前更認真了,并能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積極閱讀相關的課外讀物,擴大知識視野,提高供題水平。
②由于學生的供題,教師可適當加以改變,這樣就促使學生在解題時,注意一題多變、一題多思、一題多用,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讓學生參與命題,把一個原來枯燥、單調(diào)、乏味的活動,變成了有趣的、自覺的、創(chuàng)造性的、競賽性的活動,學生樂此不疲,自然就會有效果。
④讓學生參與命題,打破了考試的神秘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對考試的焦慮、反感心理,是考試改革的一個方向。
⑤讓學生參與命題,僅在我所教的兩個班平時單元考試中進行,年級統(tǒng)一的半期考、期考,由于涉及面廣,還不能由學生命題,我想這種考試,這樣做也是可以的,因為只有學生參與命題與教師命題相結合,才能較全面地考察學生知識、能力的掌握情況。
5 學生命題應把握的幾個原則
(1)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
所謂科學性,就是試題不出錯,試題內(nèi)容不超綱;所謂人文性,就是試題內(nèi)容體現(xiàn)人文思想、貼近生活,兩者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穩(wěn)定性與創(chuàng)新型相結合的原則
試題要“穩(wěn)”,就是說有許多“常規(guī)題”,就是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在難度、方向、結構等方面應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試題要“新”,就是說有一些“新題型”,在題型的變化、聯(lián)系、形式等方面體現(xiàn)新穎性,兩者結合,力求做到穩(wěn)中求變、變中求新、新中求好。
(3)全面性與開放性相結合原則
全面性,就是試題的覆蓋面要寬要全面,在保證全面的同時,要注意考察重點內(nèi)容;開放性,就是試題要給學生留下探索的空間,開放性試題內(nèi)涵豐富,涉及科學知識面較廣泛,可以有效地“全面”,同時可以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提出問題,考察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型。
(4)規(guī)范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規(guī)范性,就是指試卷應符合試卷的規(guī)范,在題目的表述上應符合知識的規(guī)范與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敘述簡潔流暢易懂;靈活性,就是在試題的題序上可以靈活,在解答的形式上可以靈活,在評分的標準上可以靈活,等等。
6學生編擬數(shù)學試題的方法
(1)選題
就是選用現(xiàn)成的題目作為試題,在選題時應注意試題的代表性,試題內(nèi)容貼切同學實際,試題平時同學沒有做過;必要時選題可適當改動,如改變題目的描述方式,改變題中的數(shù)字、個別文字等,但必須保持原題的基本風格、基本解法和難度。
(2)改題
改題是指以一個現(xiàn)成的題目為基礎,經(jīng)過修改成為一個適用的試題,可以改變題中條件的文字參數(shù);可以用同類型概念或可比性的性質(zhì)替代原題的條件;可以用等價命題、逆命題、否命題取代原題;可以對原題作一般化或特殊化處理;可以改變題目中的條件或結論;可以變更題型或改變提問方式或變化為探索性、開放性的題目等。
(3)編題
編題是指根據(jù)命題要求編制新穎的試題,是命題的重要手段,但對學生命題來說,要求是比較高的,可嘗試進行。
(4)成卷
將所選、所改、所編的試題,按題型、數(shù)量、分值、難度,考慮前后順序,合成一份試卷。
(5)解答
解答所有試題,檢查試題之間的相對獨立性,檢查試卷的文字閱讀量和運算量,根據(jù)檢查情況,適當調(diào)整試題或更換試題。
(6)制定評分標準
規(guī)范給出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
回顧
80年代初,我在數(shù)學教學中就讓學生參與部分教學活動,比如讓學生講他們精彩的解法,讓他們參與數(shù)學研究性活動,讓他們幫助做些數(shù)學教具,感覺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也很好,于是我又將“學生參與”的這種“勢頭”引入教學“敏感地帶”——試卷編擬。
原以為很難的事,沒想到學生樂此不疲,十分好奇,因而成效顯著。
凝思
課改呼喚師生共同經(jīng)歷教育教學過程,但讓學生“經(jīng)歷”命題,讓命題權部分讓學生“掌控”,是要有一定膽識的,也是要很注意把握好每個細節(jié)的。
展望
作為一種教育創(chuàng)新,我很希望“讓學生參與編擬試卷”成為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行動,我更希望這種“行動”是自覺的。
數(shù)學老師們,在你所教的班嘗試一下吧,你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