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玩票”哪行?
一年半前,麥琪是一家個性服裝店的店主。店面在北京最火的旅游地南鑼鼓巷,只有不到十平的面積。為開好這家小店,麥琪下了不少的功夫。南鑼鼓巷的店面講究“個性”,只有突出個性,才能吸引顧客。麥琪在進門處,用從拆遷點買來的紅磚砌了半堵磚墻,沒有涂抹任何涂料。店內(nèi),到處都是用紅磚和水泥搭成的展示臺。
粗糙但原汁原味的風格為她的店面加分了不少,不過,麥琪自己卻覺得,似乎總?cè)鄙僖还蓱械姆諊?/p>
小店開張的時候,幾個閨蜜到店里捧場。其中一個說:“麥子,你這店怎么跟咱們小時候的家似的啊,墻上要是有幾張明星海報就更像了?!?/p>
她的話引起了大家的熱議,閨蜜們紛紛出謀劃策,這個說應該在磚墻上擺放一臺過去的老式黑白電視,厚厚實實的那種;那個提議,應該在店里的墻角打上木頭的隔板,放一個變形金剛,然后再扎扎實實地放上一排曾經(jīng)節(jié)衣縮食購買的磁帶。
麥琪覺得大家的話很有道理,既然要個性,自己不妨徹底走走懷舊的范兒!于是,她開始四處張羅這些東西,不過麥琪發(fā)現(xiàn),這些東西并不太好找。到舊貨市場去了幾次,才算勉強找到了幾樣。然后,朋友友情捐來了一輛28的永久自行車。她把自行車放在店進門處的半截墻外靠著,上面放了一個套衣服的模特。
這么一布置后,店面的顧客果然變得擁擠起來。還常有人會在店內(nèi)拿著相機和手機拍照。有顧客跟她搭訕,問她:“你那個舊電視機能不能賣給我?多少錢無所謂。”麥琪納悶,你又不開店,你要這玩意兒干什么?顧客說,買回家去當裝飾品,感覺很熟悉很溫馨,可以找回童年的感覺。
很快,附近的同行們也紛紛找到了麥琪,他們都是來尋找中意的“裝飾”的。有店主對那種老式的撥號電話很感興趣,還有人的目標是過去那種四方的橫式古董旅行箱。這些同行說,只要一兩樣,這種裝飾就能為店面增色不少,他們表示愿意用高價求購。
因為要看店,所以沒有閑暇出去東奔西跑地收購這些東西。麥琪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在人人、天涯、貓撲以及豆瓣發(fā)了幾個帖子,詢問網(wǎng)友們誰有類似的過去留下的玩意兒,她表示愿意出錢回收。
很快,就有大興的網(wǎng)友送來了一臺黑膠碟的唱機,還有十幾張黑膠碟片,以及一個印著鐵路部門工會標志的搪瓷茶缸。麥琪給了他二百塊錢,想著如果沒人要的話,自己就留下來作為店內(nèi)的裝飾品使用。
出乎意料的是,唱機擺出來不到一天,就有三個店主過來要買走。麥琪用五百元的價格賣出去后,才發(fā)現(xiàn)還有人愿意為這東西出到一千多塊,暗自后悔出手太早。最終,連那個破損得掉瓷兒的搪瓷茶缸,也賣出了一百多塊的價格。
她不解地問買茶缸的店主,南鑼鼓巷一些店里有賣仿制的搪瓷茶缸的,不過二十塊左右,為什么要來自己這里買這個。那個店主解釋說:“我要的就是你這種,像我小時候喝水經(jīng)常用的,那些仿制的,新得賊光發(fā)亮的,沒有感覺?!?/p>
陸續(xù)的,麥琪收來了不少的東西,這些東西“消化”得很快,有南鑼鼓巷店主們消費的,也有京城其他開小店的店主特意跑來淘寶,還有的是顧客看中非要帶走的。兩個多月忙碌下來,麥琪發(fā)現(xiàn),這些“老玩意兒”給自己帶來的利潤競比開服裝店的利潤還高。她琢磨了一下,覺得自己抓住了一個新的商機。這不是懷舊這么簡單,現(xiàn)在人生活壓力大,效率高,內(nèi)心都有對自由,寬松,快樂生活的追求。
而兒時的那些快樂的日子,是每一個人內(nèi)心里存在的不能忘懷的夢。這些東西不僅僅代表一個時代,更多的是讓人看到它的時候,能夠想起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
生意這么好,怎么能只“玩票”?狠心將服裝便宜處理后,麥琪決定,做一個喚回大家快樂記憶的店。
把“失”去的找回來
麥琪給自己的新店起了個倍兒“奇怪”又倍兒貼切的名字“失物招領(lǐng)”。她不想讓顧客有那種生意和消費的感覺,她的主題思想也是想讓大家覺得,來這里是找回自己丟失的東西和遠去的青春。
為了保持特色,麥琪還設(shè)計了極有特色的“招領(lǐng)”程序。到店的顧客看中了什么東西,需要填寫她設(shè)計的“招領(lǐng)表格”。每張表格其實都是一個故事,上面寫清楚領(lǐng)回的東西,以及顧客對這件東西的記憶,什么時候?qū)⑺獊G了。
原本,麥琪還害怕會有顧客沒耐心不愿意填寫這些東西。她就找來閨蜜們填寫了幾張表格做樣,然后粘貼在店面的墻上。
她填寫的是臺任天堂的紅白機和幾盒N合1的游戲卡帶:
“小學時,我羨慕地看著同學的父親從香港給他帶回的紅白機,第一次認識了超級瑪麗和魂斗羅里的特種兵。我們抽簽,輪流到他家里度過每個周日的下午。離開的時候內(nèi)心充滿了快樂,和一點點的期待——什么時候自己也能擁有一臺就好了?!?/p>
“我用雙百分的考卷,得到了屬于自己的機器。那個暑假,我有了自己的天地和快樂?!?/p>
“高中后,PSP(多功能掌機)和32位游戲機的出現(xiàn),讓我忽略了它的存在,后來在搬家時,我弄丟了它?,F(xiàn)在,雖然網(wǎng)絡游戲更加逼真,場景也更加華麗,但是我開始回憶那種簡單的快樂?,F(xiàn)在,我找到了它,我要帶它回家。把它放在家里,時時刻刻能夠記得那段美好的日子。”
麥琪沒想到,這個舉措打動了那些來店里的顧客。有個來北京旅游的人,買走了一個龐大的燕舞雙卡收音機。他在附近找了快遞,把機器快遞回去。他說,花這些錢值得,原本他還猶豫,但是墻上的“招領(lǐng)”表格,讓他在瞬間做出了決定。
生意一直比較興隆,新的問題隨之出現(xiàn),在網(wǎng)上回收這些東西的速度并不快,所以店面很容易出現(xiàn)“空檔”。有的顧客乘興而來,掃興而去。這讓麥琪覺得遺憾,她讓顧客們把需要的物品登記下來,留下聯(lián)系方式,自己代為尋找。
麥琪做得很努力,這個時候已經(jīng)不完全是為了利潤,而是顧客們那鄭重的登記和留言。她為了一盤王菲的首盤卡帶,花了幾天的時間到處發(fā)帖,可是,不是每樣東西最后都能拿到手里。
朋友們覺得麥琪的生意有趣,時常會過來幫忙。有人建議麥琪,你不能光指望在網(wǎng)上收這些東西。越大的城市,保留的這些老舊的東西越少,一些二三線的城市,甚至縣城,這些東西往往會保留得多。不如到那些地方去,說不定能夠滿載而歸。
她雇傭了店員來盯住店面的生意,自己動身去了河北。果然,在廊坊,麥琪滿載而歸。
卡帶,白色網(wǎng)球鞋,紅領(lǐng)巾,小人書,1990年亞運會的帶帽衫,吉祥物……
回來后,麥琪對那些鞋子、衣服之類的東西進行了清洗和消毒,她要讓顧客們買回去覺得放心。因為這些東西放在家里也是占地方,而平素回收這些人給的價格很低,麥琪只要出到二三十元的價格,幾乎就能順利拿到。即便是大一些的像唱片機等,回收價格也不超過二百元。
收回來后,這些東西馬上身價倍增。因為它承載的是對過去的尋找,是一段記憶,而不單單是個物件。
201 O年元旦,麥琪店面的墻壁上,招領(lǐng)記錄貼得密密麻麻的。這個原本可能有人想過,但卻沒有人來做的生意,被她做得風生水起。帶著附加價值的“舊物”,為麥琪帶來了近十萬元的利潤,這是她之前沒有想到的。直到這時,她才發(fā)現(xiàn)這個市場有多么龐大。
“丟”了的告訴我
2010年元旦,麥琪接待了幾個遠方結(jié)伴而來的顧客。是有顧客到北京旅游后,在她這里買過那種兒時的校服,回去后被朋友們眼熱,聽說了“失物”招領(lǐng)后,千里迢迢特意來淘寶的。
幾名遠道而來的顧客說,如果能在網(wǎng)上告訴你我們想要什么,你找到后能發(fā)給我們多好。有很多朋友也對這些很感興趣,但是卻沒有過來的時間。
淘寶?不!麥琪否定了在淘寶開店的想法,那樣顧客太多,自己應接不暇。她想要一種模式,就是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得到顧客想要物品的登記,然后自己一一尋找。她不想讓任何一個顧客有被忽略了的感覺,也不想讓任何一個顧客有所遺憾。
她想起了自己的博客以及豆瓣,她在博客上展開了店面現(xiàn)有物品的介紹。一旦有新收上來的東西,她就會認真地拍攝好照片,然后寫出簡單的介紹,并且給出價格。
在豆瓣,她成立了一個關(guān)于懷舊的“失物招領(lǐng)”的討論組,將自己這里的“失物”上傳上去尋找主人。
整理好了這兩塊“陣地”后,麥琪把博客和豆瓣的地址復制后在各個論壇發(fā)帖。帖子里只寫了“失物招領(lǐng)”:找回我們曾經(jīng)丟失的東西。這個噱頭為她帶來了不少的點擊率,四面八方的顧客在網(wǎng)上蜂擁而來。
“丟了東西告訴我,我來為你解決?!丙滅鞯娜兆幼兊妹β担^去無目的的收購到尋找市場,慢慢的變成了顧客需要,尋找她,她根據(jù)市場需要有目的地收購。麥琪還通過這個交到了不少的朋友。
大家會在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后,發(fā)一些懷念過去的帖子。這些帖子和“炫耀”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失物招領(lǐng)”,讓麥琪的生意如火如荼。她為了打理生意,又雇傭了幾個幫手。有員工建議她,既然生意這么好,咱們不如找廠家做一些懷舊的東西出來賣。這個想法被麥琪否決了,她覺得,那些缺少時間磨礪的東西徒有其表卻沒有生命,會砸了自己的招牌。
10月,有“失物招領(lǐng)”的鐵桿粉絲們將那部11度青春系列的《老男孩》發(fā)給了麥琪。她邊看邊哭,最后眼淚流得稀里嘩啦。這讓她越發(fā)認識到了過去流逝歲月里的那種力量,其實每個人內(nèi)心對于那個時代都無法忘懷。
哭過后,麥琪擦干眼淚繼續(xù)微笑。她覺得,自己在做的正是幫大家找尋回那段歲月。這也帶動了麥琪“失物招領(lǐng)”的生意,她做了“失物招領(lǐng)”的首次主題銷售,校服,吉他等等等等。
2010年1 2月,廣州亞運會開得如火如荼。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各種帶盼盼圖案的帽衫,吉祥物,胸牌,成了當前的大熱。麥琪提前幾個月就做了準備,即便如此,貨物還是被橫掃一空?,F(xiàn)在麥琪“欠債”累累,正在努力地償還,為別人尋找相關(guān)的失物。
一年多時間,麥琪把“失物招領(lǐng)”做成了一個品牌,也把“廢品”做成了一種文化,她是全國第一家做這個店面的人。她知道,以后會有人跟風,進入這個市場。但麥琪不緊張,她希望真心能用老物件來加入這個行業(yè)競爭的人越多越好。畢竟,這是屬于一代人的記憶和尋找,店家再多,市場也足夠。
(責任編輯:紫雨無痕zayz20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