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師在號完脈后常常要求患者伸出舌頭,查看患者的舌苔。其實,這是中醫(yī)望診中的的“舌診”,通過“舌診”有助了解患者身體的寒熱虛實。
有齒痕。舌體的邊緣可見牙齒的痕跡,即為齒痕舌。齒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阻于舌而舌體胖大,受齒列擠壓而形成齒痕,故齒痕常與胖嫩舌同見。一方面由于舌體水腫,屬脾之陽虛而濕盛;另一方面由于舌體肌肉松弛,張口不足,屬脾之氣虛。
舌尖紅。根據(jù)舌面臟腑部位分屬圖,舌尖屬心。舌尖紅一般是“心火旺”的表現(xiàn)。心火分虛實,虛火主要表現(xiàn)有心煩、口渴、盜汗、睡眠不安等;實火則表現(xiàn)為咽喉疼痛、口干、大便秘結(jié)、易怒等。
舌頭震顫。舌尖不自主地顫抖,多屬氣血兩虛或肝風(fēng)內(nèi)動,也很可能是精神緊張、體力衰退的征兆。
舌苔黃。正常的舌苔為薄白的一層,如果舌苔發(fā)黃,黃而干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一般說,淡黃為微熱,深黃熱較重,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
舌苔太厚。舌苔厚且如豆腐渣一樣很容易被刮掉,可能是腸胃功能不良或飲食過量造成的。
中醫(yī)的辨證論治要從望聞問切多方面采集信息,舌診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必須有更詳細(xì)全面的病情了解,醫(yī)生才能給出適當(dāng)?shù)慕ㄗh或處方。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