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捂秋凍身體好”,但在今年,這個說法卻遭到了質疑。曹先生本想“凍一凍”,結果卻因早晚太涼而染上了感冒和腹瀉,“如果不是貪涼,我就不會感冒了,本來希望春捂秋凍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沒想到卻被凍得鼻涕直流。”那么,秋天該不該凍一凍?到底是古人說法不科學,還是現(xiàn)代人不禁凍呢?
春捂秋凍是中國民間的一條保健諺語,從氣候學的觀點來分析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于鍛煉耐寒能力,在溫度逐漸降低的環(huán)境中,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代謝,提高對低溫的適應能力。
但現(xiàn)代人的抗凍能力已經(jīng)遠遠比不上古人。因為,如今人們每天生活在空調間里,對風寒的抵抗能力已經(jīng)下降得非常厲害,出去后一下子遇冷或遇熱,身體常常無法適應。
因此,習慣了“恒溫”的現(xiàn)代人,應根據(jù)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特別是那些有基礎病的老人和抵抗力比較弱的孩子更要格外注意。
(摘自《銀川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