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誕生
在中國,龍很早就出現(xiàn)在了傳說中。當時人們科普知識極其落后,對雷電下雨這種虛張聲勢的自然現(xiàn)象很不明白,猜想一定是極其厲害的幕后黑手在操縱著一切。
那是一個流行圖騰的時代,各個種族也不管動物們愿不愿意,選了一些動物做自己一族的保護神和標記,希望可以得到它們的力量,作用類似護身符。
但是能操縱打雷下雨這種高技術含量的工作一定不是已知的動物能搞定的,所以人們發(fā)揮了天馬行空的想象,把各種動物的部位組合起來,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生物,龍,就這樣誕生了。
人們賦予了這種虛擬生物強大的能力,能呼風喚雨、上天入地,以至于人們逐漸對它充滿崇拜之情,甚至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這可是任何一種生物無法享受的待遇。
古代的帝王都希望能擁有龍那樣超凡的能力。但是正常人都知道,自己有可能變聾,但是絕不會變龍,所以他們都熱衷于扮演起龍的角色。穿龍袍、坐龍椅,連自己的臉也叫做“龍顏”,這些行為對龍在民間的影響起了不少推波助瀾的作用,龍逐漸被人們默認成尊貴的象征。
龍之形
龍的形象
是誰想出來的已經(jīng)無從考證,不過那個作者一定是個想象力爆棚的家伙,用了不同動物的部位,組合成了龍這樣一個酷斃了的形象。
古人還把龍分為了四種:有鱗的稱蛟龍;長翅膀的稱應龍;有角的稱虬龍;沒角的稱螭龍。四種龍各有各的帥,號稱龍族F4。
關于龍的具體形象,各種古書是各抒己見,各種版本都頗具爭議,能確認的一點就是,龍就是各種動物部位的排列組合,
你想畫一條龍嗎?請記住以下口訣:一畫鹿角二畫蝦目,三畫狗鼻四畫牛嘴,五畫獅鬃六畫魚鱗,七畫蛇身八畫雞爪,然后再來點祥云啊、火焰啊什么的視覺效果,就大功告成。
龍之稱長
古書有載:龍的出生形式分為下蛋、胎生和化生幾種形式,以什么方式出生完全看龍媽媽的心情。當龍來到這個世界,便開始復雜而漫長的成長。
龍幼年的時候,樣子就像一條小蛇,稱為“虺”,這個時候它只能呆在水里,祈禱不被其他水生動物吃掉。
慢慢地,幼龍身體變得強壯一些了,頭上長出了包,啊,對不起,那是他正處于萌芽階段的角。它打敗水里的蝦兵蟹將已經(jīng)沒有問題,這時候,被稱為“虬”。
時光流逝了五百年后,幼龍進化成了蛟,長出了鱗片,而且學會了發(fā)洪水的能力。
又過了五百年,經(jīng)過千年的漫長時光,這時候終于可以稱為龍了!身形偉岸,氣勢磅礴,世間仿佛沒有它的對手。
再過五百年,時間也讓龍逐漸老去,進入角龍時期,它長出長長的角,記錄著歲月的痕跡。
又是千年之后,大多數(shù)龍的生命走到終點。如果有龍還能頑強地與死神抵抗,那它將進入另一個超凡人圣的境界。它會被稱為“應龍”,能長出巨大的翼。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戰(zhàn)斗力極高。
成為“青龍”,是所有龍渴望的終極形態(tài),變成“四神”之一,代表著東方。不過成為青龍條件極為苛刻,這算是龍族一個美麗的夢想吧!
龍之子
江湖傳言:龍生九子,但是這些龍子都不能變成真正的龍。不過在龍的家族中,這些龍子也有重要的地位。它們有不同的性格,當然也有共同點,那就是名字都很復雜!如果它們也要上學,老師應該拿它們的名字很頭疼。
老大:囚牛
囚牛是個文藝青年,酷愛音樂,平時愛好就是蹲在琴頭欣賞琴弦發(fā)出的旋律。直到今天,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仍刻有它的頭像。
老二:睚眥
睚眥性格火爆,愛打架,而且還是小心眼,誰惹了它,一定會報復。嘴里銜著寶劍,總是一副憤怒的樣子,它這副尊容,也沒人敢惹它吧……
老三;嘲風
嘲風最愛眺望遠方思考人生。于是人們把它安排在屋玟一角,讓它把風景都看夠。據(jù)說還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之功效。
老四:蒲牢
蒲牢是歌唱家,聲音異常洪亮,飚高音毫無壓力,目此人們把它安在鐘上。他嗓門大,膽子小,最怕鯨魚,只要看見,鯨魚就會大叫不止……等等,難道他的,高音是這樣練出來的?
老五:狻猊
狻猊外形很像獅子,喜歡坐在煙霧中發(fā)呆,似乎在裝神秘,又好像煙癮很重的樣子。人們把它安嗷在香爐上,每日香火環(huán)繞,是它最好的歸宿。
老六:赑屃
形如龜,是個勞模,長年累月馱著大石碑,在廟院祠堂里,常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據(jù)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老七:狴犴
狴犴一身正氣,仗義執(zhí)言而且明辨是非,是天生的裁判,加上形象威武,人們把它安置在司法部門,希望它的,氣場能讓罪犯伏法。
老八:負屃
負眉文質彬彬,最愛文學,特別對詩詞歌賦頗有研究。所以常??梢钥匆娝鼑@在碑文兩邊,好像陶醉在文章之中。
老九:螭吻
螭吻又叫鴟尾(反正哪個名字都不好記),長得像超大號的魚,佛經(jīng)中它是雨神的寵物,所以有滅火的特異功能。它和老三一樣被人們安排在屋頂,目的是防止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