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穿越”這個詞,和離奇神秘有關。世間有七仙女和董永那般貫通天地的綿綿情意,也有電影《人鬼情未了》那種穿越生死的動人故事,但是,我卻從不看穿越文,覺得讓自己陷入虛無胡扯之中,簡直是不可饒恕的罪過。一個月前,經閨蜜引薦,我也加入了登山俱樂部,才知道,“穿越”一詞,是掛在隊員嘴邊的常用詞。他們經常穿越一個個懸崖峭壁,融入山野叢林之中,真實地與自然相擁。那時一種怎樣特別的生命體驗呢?我一直伺機待發(fā),然而總有那么多牽絆讓我不能如愿。
聽說,本周組織穿越里口山的活動,我正好有空,不禁心動不已。
里口山,不僅僅是一座山,在我的心里更是一個溫情的精神符號。我曾好幾次輕輕地走進那條小路,像個羞怯的小女生,躡手躡腳,惟恐驚起一只飛鳥,惟恐擾亂了那座山的心跳。輕輕地來,匆匆地去。一直知道,里口山是懂我的,如懂得每一個沒有理由眷戀她的人,然而,我卻不能完全懂得里口山,不懂她的博大沉靜,不懂她的風情萬種,就像一株草無法懂得春暉的暖,就像一陣風無法詮釋一棵樹的等待。我從沒好好地與山對坐,從沒靜靜地與山相融。俱樂部要組織里口山穿越,我無論如何也不能錯過啊。一直在想,換一個角度,穿越那座山巒,像緩緩飛翔的鳥兒,用起舞的翅膀擁抱我的精神家園,該是何等的享受呢?
滿懷期待,11月26日,我終于背著行囊,和登山隊員一行20多人,開始了威海里口山的穿越之旅。我們計劃從望島上山,穿越仙姑頂,經過望海石,在陶家夼下山,全程大約二十公里。在登山隊員的眼里,里口山的穿越屬于低強度體能訓練。
上午八點多,我們開始從望島登山。已是初冬時節(jié),然而,天氣依舊暖如陽春,只穿一件薄衫即可。仰望連綿起伏的里口山,想著將要用腳步一點點去探索,去觸碰里口山的草木,心里油然升起一份喜悅,就像遇到心儀的戀人,不想說話,只想融入展開的懷抱,好好品味那份相知相契的無言。山上多的是針葉松和柞樹,松針依舊蒼翠,柞樹的葉子早已枯黃落地。還有一種橡子樹,當地人也稱作桲蘿樹,也早已枯黃。在山林中穿行,不時有松針扎人的肌膚,只得時而低頭彎腰,時而緩步徐行,踩在松軟軟的橡子樹葉上,腳底就有一種親切而柔軟的情思潛流而上,傳遍全身,像嬰兒在溫暖的母體上探索和發(fā)現(xiàn)。走在山林里,看到樹梢上隨風颯颯作響的樹葉,腳踏著密密層層的黃褐色的落葉,仿佛自己就是一片樹葉一只游動的魚兒了。
山上不時會看到金燦燦的菊花,還有各種顏色的漿果,金黃的,火紅的,黑褐色的,以及紫色的,看著那些小小的果兒,總讓人追憶起剛剛過去的迷人金秋,是怎樣一個風姿綽約的季節(jié)才孕育了如此精致動人的果兒呢?這果子,又在這即將來臨的凜冽的風里等誰的眷顧呢?是你的駐足,還是她的采擷呢?
登上里口山,才真正懂得山的溫情和堅毅。可以說,里口山有溫情脈脈的落葉鋪就的綿軟羊腸道,也有怪石嶙峋的懸崖峭壁,然而,即使偶爾有巨石吧,也總是那么一塊兩塊的,絕不會跌宕個沒完沒了,讓你踏破鐵鞋筋疲力盡也走不到頭。里口山是善解人意的,總是在你稍稍感到有些酸軟的時候,山勢適時平緩起來,讓你好歇口氣,然后又是一段婉轉生姿的路,讓你就這么優(yōu)哉游哉地一直走著,走著,還沒走夠,回首時,已是山巒起伏綿延百里了。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登山活動,相比上周的昆崳山之行,穿越里口山實在是有些像走泥丸一般了。上次登山,我著一雙皮靴,一件短裙,一襲紗巾,一個單肩包,隊友說像是逛步行街的。雖然裝備明顯不足,然而,行程三十多公里的崎嶇山道,我也絲毫沒有落隊。登山隊不走尋常道,總要在沒路的地方闖出一條路來,登登峭壁,攀攀懸崖,走走繩索,拄著登山杖,在密林亂石間穿行才過癮。我倒是很喜歡如此跌宕豐富的行程。這次穿越里口山,我審時度勢,改變了裝束,和大家一起翻山越嶺,享受與大山親密接觸的快樂。
我不太喜歡熱鬧,但看到隊員們載歌載舞有說有笑也很開心,有臨風唱歌的,有尖叫應和的,此起彼伏,聽他們笑著看他們鬧著,有人搭話,也說幾句,更多的時候,我仍然喜歡鬧中取靜,走著,看著,聽著,想著,自得其樂。雖然大家并不熟悉,然而,在險要的地段,總是互相幫襯著,在歧路口,總有先鋒留下的指示箭頭或者標記指引著方向,讓人在迷惘之中忽生暖意。
中午12點多了,清風隊長招呼大家在避風的地方就地休息、午餐。大家紛紛拿出背包里的食物,自由組合,三五一群,兩兩相對,我依舊孤單著,自己找個地方,吃著自帶的食物。我絲毫不感到孤獨,我喜歡這種孤獨,我享受這種孤獨。這個時候,我可以放眼遠眺,看蒼茫遠去的海,看山下鱗次櫛比的樓房,看剛剛翻過的仙姑頂,回味那個久遠的動人傳說。
就在剛才,我們輕輕地從仙姑頂經過,如果愿意,可以去燒上一炷香,或者像很多人那樣雙手合十許個心愿,然而,我終究沒去。一直覺得,悲憫的仙姑之所以跋山涉水選在山頂居住,一定是她太喜歡清靜,受不了貪心世人的頂禮膜拜,才居高自遠吧。俯瞰山下,煙云繚繞之中,青山蒼翠,碧水悠然,我知道,拾級而上的來者,會一路逶迤一路賞玉,那些精美的玉石雕刻會讓行人嘆為觀止,在那個紅漆長廊環(huán)繞的玉仙宮里,有一尊碧玉雕琢的仙姑塑像,仙姑手托蓮花,半坐半倚,和暖地微笑著,玉的光澤與動人的傳說交相輝映,寄托著人們的美好祈愿。我們沒有下山去重溫動人的故事,只輕移微步,拐過山頭,把故事留給后人傳說。
在下山的路上,我們還遇到了幾個看起來比較專業(yè)的獨行者,還與一群韓國登山隊擦肩而過。一路上,稍稍險峻之處或者海拔較高的地方,總能看到呼救警示牌,上面寫著山高和呼救電話,讓人覺得,即使身處絕境也有素不相識的人在惦念。有山風吹亂了發(fā)梢,雖然冬天來了,可風兒并不刺骨。
山下,放眼遠眺,茫茫的海邊白色的樓房群起而立,連綿的山腳有紅色的瓦房若隱若現(xiàn),我努力搜尋著那條熟悉的街道,尋覓著曾經駐足的蟠桃林。然而,一個個村落仿佛都似曾相識,直到看見正在修建的廣福寺,目光才緩緩滑翔在那個無數次進出的小路上,心情隨著蜿蜒如詩行的紅磚瓦房起舞著,無法確認哪一座是南街36號,然而,那個熟悉的院落卻在我的心底慢慢浮起來。那里,總是聚集著一群文人雅士,談笑風生,此刻,在我漸漸蓬勃起來的思緒里小院子是那么鮮活生動,那些溫暖的笑容,如春風蕩漾,仿佛我正置身其中,心怡如風。這樣繾綣著,心里著實思念那些久違的朋友思念那個慈愛的花婆婆了。屈指算來,相識不過兩三年,然而,不期然,心底真真切切在思念著了。我從不知道,紛紛擾擾中飽嘗世態(tài)冷暖的自己,竟還能如此真純地溫柔地想念,才知道,當心底涌動著這樣的情誼,竟是如此幸福的事情。想發(fā)一個信息給你,卻欲言又止,真正的幸福有時需要慢慢回味,而不是掛在嘴邊,飄散到風里。我摘下手套,撫摸著身邊堅硬的石頭,輕輕告訴自己,里口山,我來了,我在舒展著所有生命的觸須走進你的深處,感知你的深情。
順著山勢,緩緩下山,經過望海石,朋友們紛紛拍照留念,穿過一片密密的林子,聽樹葉在腳下沙沙作響,已經能看到有山下的老人上山鍛煉了。里口山不像昆崳山那么嶙峋,卻如一位溫婉的女子,讓人在行走之間感覺到一種只可意會的脈脈深情?;^那片茂密的茅草,就到了山下的陶家夼社區(qū),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從山上迤邐而下,把垃圾投進垃圾箱,再回望里口山,竟不知道我們的腳步竟走了那么遠那么長,山,在我們眼前,在天地之間,如屏障,如一個柔軟的擁抱。
穿越荊棘險途,穿越塵世紛擾,當面帶疲憊的笑容,回望起伏的山巒,驀然懂得,千辛萬苦,其實,一直想抵達的,只是自己那顆返璞歸真的心。
有人戲稱驢友“遠看逃難滴,近看要飯滴;仔細一看,原來是吃飽撐得沒事干滴。多看兩眼,才知道是到處亂竄滴。只有理解,才明白是戶外鍛煉滴!”不知道在別人的眼里我們是否像天外來客,只知道,穿越一座山,竟像是穿越了一段時光隧道。一切都仿佛是新的,整個世界就像剛剛擦洗過的瓷器,干凈,清新。看著行人來往穿梭,有的低頭匆匆趕路,有的悠閑漫步,不知怎么,世界仿佛換了新的樣子,或是我們無意中來到一個新奇的所在,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新鮮的蔬菜瓜果,也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種出來的,所有的,都似曾相識,熟悉又陌生。不禁心生疑竇,莫非不經意間,已置身桃源?
在里口山腳下,再次深情回眸來時的山巒,不知是我欲乘風而去,還是山體深情來擁,只覺得,山,就在眼里,我就在山里。山,是溫暖的懷抱,我是伊人懷里甜美的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