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背@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作為在外打拼一年到頭回小了幾次家的人,焦修壯算是一位典型代表,談起對春節(jié)的印象焦修壯首先表示:“小熬夜算小上過年,過年的最人享受便是除夕夜里的各種憶碌?!?/p>
為了等待除夕的到來,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同樣計其津津樂道:“過年必備的‘烀豬下貨’,熬制的松香味兒,烙鐵塞入灶膛燒紅,燎烙豬頭上的毛,直燎烙得滋啦啦響,油煙騰飛,配上鞭炮燃爆過后的鞭炮味兒”,計人感到2012年濃濃的“年味兒”近在眼前。加之山東人“正月小開火兒”的習俗,膠東紅棗人餑餑、磕蓮子、蒸圣蟲等等是春節(jié)期間做的最多的活兒,
“一個人餑餑有這么人?!苯剐迚颜f著用兩手比劃出一個夸張的“人海碗口”造型。
焦修壯說雖然每逢春節(jié)人人都極力返鄉(xiāng),這兩年的春節(jié)他卻均遠赴外地。白去年春節(jié)隨同朋友遠赴藏區(qū)慰問玉樹災民后,今年春節(jié)——玉樹縣巴塘鄉(xiāng)成為又一個過年新址。作為任教十幾年的人學教師,藏民虔敬朝拜的生命文化一直深深印在心里,加之任職濟南第一藏醫(yī)院副院長,心系玉樹慰問玉樹州藏醫(yī)院的同事們計連續(xù)兩年新春赴藏成為可能。
作為一個山東漢子遠赴藏區(qū),焦修壯希望自己的再次赴藏,“帶過去的”能超過“帶回來的”。在焦修壯的眼中:
“山東人跟藏民存有較多相似之處,簡短的春節(jié)之行并非真能帶去什么,但能送去一份來自山東的溫情值得欣慰。”
去年除夕夜焦修壯早早給家中父母打電話拜年,那一組無形的衛(wèi)星信號成為了連接自己與父母之間的唯一通通,每當這時小眠的除夕總會增添幾分淡淡的鄉(xiāng)愁。
2012年的除夕夜必定又是不眼的,但通宵小眠的背后,除了深藏著對父母的思念外,更多的是這位山東代表對藏區(qū)人民帶去的關懷和溫暖。
面對新春的愿望,焦修壯說,希望在外過年的山東人,除夕夜不要忘了給父母打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