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小平南巡,就不得不提那篇引發(fā)轉(zhuǎn)載狂潮的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有人把該文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起列為中國改革開放重要關頭最重要的兩篇文章
71歲的陳錫添,因《東方風來滿眼春》名動天下,但依然保持著報人本色;雖然多次接受各類媒體的訪問,但回憶起作為深圳唯一的文字記者跟隨采訪鄧小平南巡,他仍然不時激動。在他看來,20年后重憶小平南方談話,其最大意義仍然是“改革開放是富民強國的必由之路”。談采訪:對社長和老婆都保密
記者:您是什么時候接到任務要采訪鄧小平南巡的?
陳錫添:1992年1月18日傍晚,5點鐘左右才通知我。當時李灝書記(時任深圳市委書記)對我說:這個消息絕密,鄧小平同志19日早上9點坐火車到深圳,連社長和老婆你都不能告訴。明天早上8點鐘你就準時到門口坐我們的車到火車站,你是唯一的文字記者。
記者:接到任務當晚您做了什么準備工作?采訪是如何進行的?
陳錫添:沒有做什么特別準備,當時鄧公說是來度假的。我們就住在鄧公所住的迎賓館,除了每天不能上他的車,別的時候都在一起。鄧公到國貿(mào)講話的時候,我們還慫恿李灝書記揣了個錄音機錄小平同志的講話,結(jié)果他不會用,帶子是空的,什么都沒錄上。主要還是靠用筆記錄。小平是一路走一路談,雖然是閑聊,但他說的都是重要的話。
剛開始我以為一定要采訪和報道的,但很快就有人告訴我,這次沒有報道任務。后來,我才知道是小平的意見,說“不接見、不題詞、不報道”。但我們當時不去管能不能報道,每天都把小平同志的講話全部整理成大事記,我和當時深圳市宣傳部副部長吳松營住一個房間,我起草,他修改。憶小平:他很幽默,也有童真
記者:您當時連續(xù)5天都和小平同志在一起,他給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方面、哪件事?
陳錫添: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睿智,雖然已經(jīng)88歲高齡,但他的思維很清晰,講話邏輯性很強。他講話聲音不大,但我們聽得很清楚。他講得很慢,扳著指頭一條一條地講,沒有絲毫猶豫。他只是耳朵聽不清楚,別人跟他說話時,有時要毛毛(小平的女兒)湊著耳朵重復。
他的講話針對性太強了。當時有人攻擊深圳姓“資”,他就說深圳姓“社”不姓“資”。在國貿(mào)的講話,當時他坐在椅子上,看著地圖聽完李灝匯報,就開始談了。鄧公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很樸素、很平凡的老人家形象。在參觀過程中他很幽默,也有童真。但我除了要描繪他這樣的形象,同時也要傳達他偉大的一面。他在南巡過程中的講話精神,掀起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高潮。談名作:沒有一個市領導審稿
記者:您是什么時候開始寫稿的?那篇通訊是3月26日才發(fā)表的,中間間隔了兩個月。
陳錫添:其實,上海的《文匯報》早就約我寫稿,被我回絕了。3月中旬,中國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鼓勵我把整個過程寫出來。后來,我才知道他是鄧林(小平女兒)的愛人。我在他安排的--賓館里住了3天,構思寫作,并重新采訪一些當事人,把當時采訪中不了解的事情寫清楚。
3月22日中午,我提起筆就開始寫,一氣呵成。25日,我和社長把稿子拿給時任深圳市委宣傳部部長楊廣慧,他說:“稿子我就不看了,你們自己把關,只要把小平同志寫成人,不要寫成‘神’就行了。”
記者:這么重要的稿件,居然不用領導審,跟當時深圳的環(huán)境有沒有關系呢?
陳錫添:肯定是有關系的。這條稿子放在別的地方,估計是出不來的,但在當時的深圳,是“敢想敢闖敢干”的氛圍,宣傳部長楊廣慧是從中央下來的,他同意發(fā)表,我的政治責任就小了,我只對事實負責就可以了。
記者:據(jù)說您在稿件發(fā)表前一晚睡不著覺?
陳錫添:是啊,這么重要的稿子,這么大的領導,我只是一個副省級城市黨報的副總編輯,隨便一個差池,烏紗帽就被擼掉了。同時,想到這篇稿子可能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我又很興奮。
記者:有沒有想過這篇文章的影響會大到這樣的地步?
陳錫添:說實在話,我知道這篇文章有一定影響力,但沒想到這么大,大大小小的國內(nèi)報紙都發(fā)了,當天《羊城晚報》就轉(zhuǎn)載了。后來,《文匯報》、《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也轉(zhuǎn)載了,國外美聯(lián)社、共同社、路透社等通訊社以及《泰晤士報》等國外影響力很大的報紙都全文翻譯刊登。這篇通訊出來后,《深圳特區(qū)報》的發(fā)行量以每月一萬份的數(shù)量增長。說遺憾:小平兩段講話沒趕上
記者:這條長篇通訊有什么遺憾嗎?
陳錫添:說到遺憾,老人家的講話有兩段沒敢寫上,一是小平說“不要搞政治運動,不要搞形式主義……領導頭腦要清醒……不要影響工作?!边@幾句話臨上版之前,我把它刪掉了。
還有一段話是,小平同志說“年紀大了,要自覺下來,否則容易犯錯誤。像我這樣年紀老了,記憶力差,講話又口吃,所以我們這些老人應該下來,全心全意扶持年輕人上去?!边@些我沒敢寫。談深?。阂€(wěn)步探索政體改革
記者:您不僅是小平南巡的見證人,也是深圳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小平南巡前后的深圳有什么變化?
陳錫添:在1992年小平南巡后,深圳是飛速發(fā)展的。體制擺脫束縛后產(chǎn)生的能量是驚人的,你看現(xiàn)在深圳經(jīng)濟總量發(fā)展得多快啊。
記者:有人說深圳的改革精神正在減弱,幾年前一篇題為《深圳,你被誰拋棄》的網(wǎng)帖一度引起熱議。您覺得深圳在發(fā)展中是否有一些需要反思的地方呢?
陳錫添:從經(jīng)濟發(fā)展的角度看,深圳應該有一定的危機感。深圳畢竟就2000平方公里,地方有限,而且后來優(yōu)勢也不明顯了。所以,深圳必須要在產(chǎn)業(yè)升級、高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下很大的工夫。它跟廣州、上海不同,它沒有人家大,所以要發(fā)動腦筋。我覺得深圳努力向香港學習,盡量發(fā)展深港一體化。小平南巡時曾說過,要在內(nèi)地造幾個香港?,F(xiàn)在我們國內(nèi)若干發(fā)達城市,在經(jīng)濟方面拉近了與香港的差距,可是社會管理、法治、人的素質(zhì)、政府職能轉(zhuǎn)變等方面,我們還要向香港學習。
小平要求人們“敢闖、敢試、敢冒、敢干”,這個應該繼續(xù)貫徹下去。一個是繼續(xù)完善市場經(jīng)濟體制,更重要的是利用深圳精神推進法制建設,在轉(zhuǎn)變政府職能方面爭當排頭兵?,F(xiàn)在經(jīng)濟還要繼續(xù)發(fā)展,但政體改革較為滯后,應該在適合國情的情況下穩(wěn)步探索,才能保持發(fā)展的后勁。比如,在民主建設上,差額選舉方面深圳能不能做些嘗試呢?(原載《羊城晚報》)
退休老人的政治奇跡
“大道廢而有法,法廢而有權,權廢而有勢,勢廢而有術,術廢而有數(shù)”(《孫子兵法》孟氏注),統(tǒng)兵之道與為政原理相同。一生經(jīng)歷三落三起的鄧小平雖已沒有正式的權位,但豐富的政治經(jīng)驗、深厚的人脈資源和一言九鼎的影響力,無人能與之匹敵,這就是政治老人的所謂“勢”。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在家人陪伴下,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這位高齡老人以顫抖的聲音和手勢,高調(diào)放言,形成巨大的政治沖擊波。針對“姓社姓資”的爭論,他指出:“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chǎn)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彼厣炅藢κ袌鼋?jīng)濟的支持:“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zhì)區(qū)別。計劃經(jīng)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jīng)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jīng)濟手段?!?/p>
在形成記錄的文字中,最具震懾力的是這段話:
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jīng)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韭肪€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nèi)腥珪詠淼穆肪€、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
南巡中,老戰(zhàn)友楊尚昆陪伴左右,昭示著他的抗爭得到了軍方的支持,這也是“南巡講話”能迅速扭轉(zhuǎn)改革倒退局面的關鍵所在。一個月之后,形勢發(fā)生了戲劇性轉(zhuǎn)變,《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題為《改革的膽子再大一點》的社論,“南巡講話”被整理成中央二號文件下達,《解放軍報》提出“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的口號。被打壓已久的改革派也高調(diào)反擊,收復了大片輿論陣地。鄧小平的“南巡講話”思想,主導了同年10月中共第十四次黨代會政治路線,最終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地位。中外歷史上鮮見這樣的奇跡:一位退休政治家在垂暮之年,以個人的政治余熱,改變了一個國家的政治走向,也改寫了未來的歷史。鄧小平做到了。(原載《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