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賞二】
黃山以云海著稱,所以又名黃海。山前部分名“前?!保胶蟛糠置昂蠛!保覀兪怯汕昂I先サ?。一路危峰峭壁,紫翠錯落,花樹奇石茂林,蔚潤秀發(fā),已教人目不暇接。再過去,地勢陡然高了起來,有地名“云巢”,又名“天梯”,不能乘轎,要攀援才能上。
過了云巢,我們看見三座大峰,屹立在山谷里,一名“天都”,一名“蓮花”,一名“光明頂”,平地拔起,各高數(shù)百丈,難得的是三峰在十里內(nèi)距離相等,鼎足而立。我們先登天都,初抵峰麓,見一大石前低后聳,前銳后圓,夾在峰間,活像一雙居高臨下,欲躍不躍的老鼠,是名“仙鼠跳天都”。
天都是一座膚圓如削,高矗青云的石柱,峰麓尚有若干石級,再向上便沒有了。人們就石鑿蛇徑,蜿蜒盤附而升,很危險也很累人,輿夫每人腰間都系有白布,展開約有二丈,原來是給游人預備幫助登山用的。他們將布解下來,叫我們系在腰里,或牽在手里,他們執(zhí)布的一端在前面拖掣,我們便省力多了。即不幸失足,也不致一落千丈。以前黃山有專門背負游客者,以布襁裹游客如嬰兒,登山涉嶺,若履平地,號曰“海馬”,惜今已不見,于今這類布牽游客的,只能喚之為“海蟻”或“海蛛”吧。
雖然有輿夫相幫,仍然爬了兩個鐘頭始能到達峰頂。峰頂稍平坦,周圍約三四丈,是名“石臺”,我們站在這臺上,下臨無底深壑,不禁栗栗危懼。但眺望天都對面數(shù)十里外那些羅列的峰巒,又令人驚喜欲絕。
那些峰巒,名色繁多,有所謂“十八羅漢渡海”者,最逼肖。羅漢們或擔簦,或橫杖,三個一群,五個一簇,有回頭作商量狀者;有似兩相耳語者;有似伸腳測水淺深者;有似臨流躊躇露難色者。每個羅漢都是古貌蒼顏,衣袂飄舉,神態(tài)各異,栩栩欲活?;?qū)⒅^山峰肖人,容或有之,擔簦橫杖,則又何故?不知黃山多古松,兩株側(cè)掛山肩的,一株仆到山腰的,看去不正像簦和杖么?至于海,便是云海。
下了天都,我們踏過一條很長的山脊,人如在鯉魚背上行走,既無依傍,又下臨無地,側(cè)身翹趾,一步一頓,幸輿夫出手相攙,不然,這數(shù)十丈的怪路恐渡不過去。
賞析
黃山的怪石歷來為人稱道,而在作者的筆下,她沒有直接描繪山峰的陡,而是用“海蟻”或“海蛛”的表現(xiàn)來反襯山峰的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朔щy萬險,領(lǐng)略到“十八羅漢渡?!?,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