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萬里覓①封候,匹馬戍梁州②。關河夢斷何處③,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④。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⑤。
【背景】
作這首詞時,詞人已年近七十,身處故地,未忘國憂,烈士暮年,雄心不已,這種高亢的政治熱情,永不衰竭的愛國精神形成了詞作風骨凜然的崇高美。但壯志不得實現(xiàn),雄心無人理解,雖然“男兒到死心如鐵”,無奈“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這種深沉的壓抑感又形成了詞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劇情調。詞作說盡忠憤,蕩氣回腸。
【注釋】
①覓:尋求。②梁州:古陜西地,此指漢中前線。③關河:此指大散關、渭河一帶;何處:不知何處,無蹤跡可尋之意。④“胡未滅”三句:胡未滅:用《漢書·霍去病傳》“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語意;鬢先秋:鬢發(fā)先白。⑤“此生”三句:天山:這里代指西北邊境前線;滄洲:水邊陸地,常指隱士居住之地,這里指陸游退隱所住的鏡湖之濱。
【釋義】
回憶當年為了尋找建功立業(yè)的機會,我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wèi)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已成夢中之景,夢一醒不知在何處,灰塵已經蓋滿了舊時出征的貂裘。胡人還未消滅,頭發(fā)已經白了,感傷的眼淚白白地流淌。這一生誰能預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敵在天山,如今卻終老在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