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傳》僅700多字,卻從多方面展示了人物——治學“才高于世”,為文“諷諫”時政,科研“盡璇璣之妙”,從政“稱為政理”。本文能塑造出立體的人物形象,要歸功于作者精妙的剪裁。
時間為經(jīng),事跡為緯,妙手編織。記述人物生平,自然要面對蕪雜事件,精心編織才能彰顯手法高明。全文以時間為序,敘其一生;以“善”(善屬文、善機巧)為綱,統(tǒng)率材料;以“妙”為目,傳其精神。人物耿介的性格、非凡的才能、踏實的精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而使人物形象顯得豐滿生動。正是“驅(qū)萬途于同歸,貞百慮于一致,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文心雕龍·附會》)。
文章在抓住總綱的同時,各部分之間還蘊涵著緊密的聯(lián)系。正由于潛心治學,張衡才達到了“通五經(jīng),貫六藝”的境界,擁有了“善機巧”的知識與才干,具有了“不慕當世”的胸襟。有因有果,符合邏輯,讓人物事跡顯得真實可信。
詳略得當,主次分明。傳記記述人物生平,往往選取重要事件來寫,以突出其性格特點?!稄埡鈧鳌吩谥攸c寫張衡的科學成就時,詳寫地動儀;寫地動儀時,除了具體記述構造、功用以顯示其不平凡的科學才能外,還生動描摹了地動儀的形狀、雕飾,使所寫事物更為形象;對地動儀不僅寫了它的“靜態(tài)”,還寫了它的“動態(tài)”,不僅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概述其靈驗,還用“地震隴西”的典型事例證明其神妙。
《張衡傳》的文學成就還也得益于精當?shù)恼Z言運用。
整散結合,錯落有致。文中多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如“通五經(jīng)、貫六藝”“精思傅會,十年乃成”“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句式整齊,簡潔凝練,徐急相宜,連貫流暢;又雜以散句,音韻婉轉,抑揚頓挫,讀來瑯瑯上口,增添了音樂美。
平實質(zhì)樸,蘊藉豐富。文中無華麗辭藻,卻內(nèi)涵豐富。如“皆共目之”“詭對而出”,“目”中狐疑、擔憂、惱恨、怨怒,“詭”中機警、若愚、弄拙,令人玩味;而“咸怪其無征”與“皆服其妙”中“咸怪”與“皆服”前后對照,以人物心態(tài)變化,襯托地動儀的神奇。
敘、議、說明,水乳交融。全文在敘述人物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的同時,還適時地穿插對人物品格的評價,畫龍點睛,升華了事件的意義。為了透徹地表現(xiàn)人物的科學貢獻,文章對地動儀的構造、功能詳加說明,給人更直觀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