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①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必歸宋清氏,清優(yōu)主之。長安醫(yī)工得清藥輔其方,輒易讎②,咸譽清。疾病庀瘍者,亦畢樂就清求藥,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③。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被蛟唬骸扒迤溆械勒邭e?”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也亦謬?!?/p>
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shù)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shù)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zhí)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益廣?;虺鈼壋翉U,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藥如故。一旦復柄用,益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嗚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xiāng)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異于市人也?!?/p>
(選自《宋清傳》)
[注]①市:買賣場所,后文也指經(jīng)商、交易。②讎: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價值、價錢。
本文中說“清之取利遠,遠故大”,意思是“宋清謀取利益放眼于長遠,因為考慮長遠所以獲得的利益較大”。這概括了宋清經(jīng)商的特點,請從文中舉例加以說明,并結(jié)合當下的社會生活談談自己的感悟。(不少于200字)
解析:本題除了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還考查學生的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同時更是拓展了學生的評價鑒賞能力。宋清經(jīng)商是一件平常事,我們要在這種平常事中看到傳記中傳主事跡的時代價值和人生意義。所以答題的時候既要從文本出發(fā),更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綜合作答。要了解其經(jīng)商的特點,就是“謀取利益放眼于長遠”,即看到長遠利益,這樣聯(lián)系生活就比較靈活了。
參考答案:示例一:宋清經(jīng)商謀取利益放眼長遠,因此獲利較大。我認同這個觀點。文中寫道,宋清看到那些落魄的人,也并不怠慢,依舊取好藥給他,而那人一旦富貴就厚報宋清??梢娝吻迤饺战?jīng)商救急救窮,讓病人感到雪中送炭的人情和愛心,于是當自己發(fā)達時便加倍報答,宋清因此“遠大”。又如三元企業(yè),十幾年如一日信守“把好質(zhì)量關”的原則,用料上乘,制作安全衛(wèi)生,檢驗認真,于是在三鹿和其他乳品企業(yè)因質(zhì)量問題紛紛倒閉時,三元企業(yè)便成為百姓首選,業(yè)界巨擘,這也說明放眼長遠而獲利較大。示例二:宋清居藥售藥贈藥,縱然眼下失去一些小利,但他名聲益遠,求者益眾,其應益廣,其利益厚,那些受他贈藥后來發(fā)達的人帶給他更豐厚的報酬,宋清可謂眼光遠矣,是成大事得大利之商。然而在當今社會,這樣的商人卻是鳳毛麟角。許多商人抱著“三天不賺,一賺三千”的想法,想方設法使利益最大化,不惜以犧牲誠信為代價,如蘇丹紅、三聚氰胺,讓食品變毒品,其利可遠乎?即使一時收入巨額不義之財,終究也會關門倒閉,利益斷絕。因此商人應時刻懷抱“望遠鏡”,追求長遠發(fā)展,而不是眼下的蠅頭小利,唯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持久品牌,獲得持久利益。
【閱讀指導】
傳記是遵循真實性原則,用形象化的方法記述人物的生活經(jīng)歷、精神風貌及其歷史背景的一種敘事性文體。從敘述人稱看,傳記可分為自傳和他傳。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寫的,后者是他人撰寫的。從表達方式上看,有的傳記,一面記述人物的經(jīng)歷,一面加以評論,這種傳記被稱為“評傳”。
人物傳記一般有三個特點:
1.人物的時代性和代表性。傳記里的人物都是某時代某領域較突出的人物。
2.選材的真實性和典型性。傳記的材料比較翔實,作者從傳主的繁雜經(jīng)歷中選取典型的事例,來表現(xiàn)傳主的性格特點,有較強的說服力。
3.選文兼具史實性與文學性。
新課標及考綱中要求中學生能夠評價傳記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并探討傳記文本產(chǎn)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能夠?qū)饔浳谋镜哪撤N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分析;能夠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傳記文本的深層意蘊,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夠通過理性的反思,探究傳記文本中的疑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見解。
這類題型主要有:
1.依據(jù)文章富有哲理、道理、含意的句子,結(jié)合實際談談認識。如例題中,《宋清傳》即考查根據(jù)文章句子“清之取利遠,遠故大”,理解其含義并結(jié)合實際生活談談自己的認識。
2.依據(jù)文中人物形象或者事件命題,針對作者或人物的觀點,談自己的“看法”“認識”或“評價”。
我們在做這種文言閱讀延伸題時可以從幾個方面思考:根據(jù)問題,向內(nèi)挖掘;有理有據(jù),深入分析;概括全面,不能偏頗;辨清要求,聯(lián)系比較;精煉語言,增加內(nèi)涵。
答題的基本解題思路,以選文為例:
1.引:按照問題設置,先明確宋清經(jīng)商特點,即“謀取利益放眼長遠”。觀點明確,回答起來才會有的放矢。
2.提:提出自己的觀點,針對宋清的經(jīng)商特點,談談自己的認識,即,我們認為這種放眼長遠去經(jīng)商是否可取?
3.議:運用文章材料、運用知識積累,分析論證自己的觀點,要求內(nèi)容要豐富,語言要清晰?;貧w文章,尋找宋清經(jīng)商的具體表現(xiàn),比如款待采藥人、平日救急救困、年終毀掉欠條等“瘋狂”行為證實其日后得大利成美名,明確并深化主旨。
4.聯(lián):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這要求我們要有針對性、典型性、關聯(lián)性。發(fā)掘生活,關注時事,可以從正反兩面論證自己的觀點。比如第一種答案,就是從正面談三元企業(yè)懂得放眼長遠,第二種答案就是從反面論證不懂得放眼長遠,以蘇丹紅、三聚氰胺為例。這種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更具有現(xiàn)實性也更具有針對性,真正體現(xiàn)了人物傳記的時代意義和歷史價值。
5.結(jié):綰結(jié)文段,力求做到簡潔?!扒K收撥當心畫”,回答問題后簡單總結(jié),做到有始有終。因此“取利遠,遠故大”言簡意賅。
【閱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黃道周,福建人。家貧業(yè)農(nóng),事親以孝聞。天啟間入翰林。時在翰林者,多雍容養(yǎng)望,道周乃作《矯輕警惰文》以諷之,同列皆欽重焉。
遼事方急,毛文龍自詡鎮(zhèn)江之捷,當關①者欲藉之收覺華島,漸圖河西。上其議于朝,當發(fā)兵餉百萬,道周獨決其非策。已而,文龍卒無成。魏忠賢②用事,道周拂衣歸。
崇禎元年,起原官。明年,遼督袁崇煥殺毛文龍。道周固策文龍不足恃,至是,獨撫膺謂關門之禍自此始。無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師。帝震怒,即軍中逮袁崇煥,究主者。崇煥言由閣臣錢龍錫。獄具,龍錫當死,道周聞之,嘆曰:“安可使主有殺輔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責。道周不挫,復疏言:“養(yǎng)兵多年,物力已殫。即殺一龍錫,無益于邊計,徒隳士氣,而傷大體。臣故不自量,欲歷疆場,觀要害。一當荷戈,燎原撲火,此臣所大愿也?!鄙弦媾?,競削籍。然龍錫亦竟減死。
九年擢右中允。時首輔溫體仁以為災眚兵戈,皆群郡邑無狀所致,非重治無以懲,屢起大獄。而上以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為之有道,簿書刀筆,非所以繩削天下之具也。齷齪瑣人,何足共圖大計乎?”體仁銜之。
既負重名,天下望以為相。是時楊嗣昌奪情③,用為兵部尚書;而宣大總督盧象升丁艱④,嗣薦陳新甲代之,亦自喪中起復。道周儒者,念國家即乏人,奈何數(shù)以墨缞⑤從事,貽后世笑,慨然思論之。上競相嗣昌,道周不與焉。上素知道周學行,以其性偏執(zhí),非救時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為吏部尚書,鄭芝龍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請出駐廣信,芝龍龁之,無兵無餉,兵潰被執(zhí),至南京死焉。
[注]①關:指山海關。②魏忠賢:明末太監(jiān),弄權誤國,崇禎登基后自縊而死。③奪情:封建時代官員在服喪中因國事需要被國家要求停止服喪,繼續(xù)為官。④丁艱:古代稱遭遇父母之喪為丁艱,也稱丁憂。⑤缞:用粗麻布制成的喪服。
1.下列選項中,全都表現(xiàn)黃道周有政治遠見的一組是( )
①魏忠賢用事,道周拂衣歸②當發(fā)兵餉百萬,道周獨決其非策③即軍中逮袁崇煥,究主者④臣故不自量,欲歷疆場,觀要害⑤簿書刀筆,非所以繩削天下之具也⑥有隙,自請出駐廣信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2.明崇禎帝認為黃道周“性偏執(zhí)”,不是能夠挽救時局的人。清乾隆帝卻認為黃道周“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根據(jù)原文,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你對黃道周的認識。(不少于200字)
答:
3.黃道周雖固執(zhí)卻也是一種堅持,但這種堅持并沒有給他帶來更多的榮華與富貴,反而帶來了悲劇的結(jié)局,結(jié)合現(xiàn)實,思考歷史,我們該如何理解他的這種悲劇的堅持。請寫一篇小短文闡述自己的理解。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