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貝里尼從小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壞孩子。扒火車,打仗,扎輪胎,制造爆炸,簡直就是一個惡棍。直到有一天,他自發(fā)地改掉身上的壞毛病。贊貝里尼善于奔跑,參加了1939年柏林奧運會5000米比賽并獲取第8名的成績。
二戰(zhàn)中,贊貝里尼在戰(zhàn)爭的號角下加入了美國空軍。一次意外,海上墜機,面對烈日、暴雨、干渴、饑餓的惡劣情況,贊貝里尼和兩名同伴傷痕累累地從滿是油污的海面爬上救生筏,在一群群鯊魚的追隨下,在希望和絕望的反復拉鋸中,在海上整整漂浮了47天,3000多公里。被俘后,贊貝里尼先后被輾轉關押在4座日軍戰(zhàn)俘營里,熬過了身心備受折磨的700多個日日夜夜。二戰(zhàn)后,深受戰(zhàn)爭陰影糾纏,他的生活險些被怨恨摧毀。他憑著堅忍走過了1800多天的救贖之路,戰(zhàn)爭帶來的苦難才算徹底告一段落。
贊貝里尼的經歷又有點像老布什,同是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被日軍戰(zhàn)機擊落,被救起,只是他沒有老布什幸運,沒有成為戰(zhàn)爭英雄、總統(tǒng),而成了戰(zhàn)俘,從屈辱中體味到了常人不能體驗的人生經歷——被日軍俘虜后作為戰(zhàn)俘所經歷的黑暗而扭曲的獄中生活。期間他輾轉于數個營區(qū),被戰(zhàn)爭扭曲人性的日本人毆打虐待。特別是其中一名叫做“大鳥”的獄長,成為贊貝里尼后來噩夢中的??汀5珜τ谶@樣一段夢魘般的記憶,贊貝里尼選擇了用心寬恕。因為此時,贊貝里尼已有了信仰,懂得了放下,選擇了內心的平靜。
浩渺無邊的海上生活中,贊貝里尼和戰(zhàn)友菲爾、邁克三個人幾乎每時每刻都處在絕望之中,肉體時時刻刻都處在沒有食物、沒有水和暴曬或暴雨的煎熬之中,精神上也處在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得救的迷茫中。而在這種情況下,是樂觀拯救了他們。他們形成了一個慣例,就是每天晚上聽贊貝里尼詳細地描述記憶中媽媽在廚房用什么樣的食材如何烹飪熱氣騰騰的食物。就是在這種“幻想中的美食”的支撐下,三個男人堅持著生吃海鳥海魚,過著茹毛飲血的日子。世界就是這樣,你以樂觀的眼睛看它,即使你處在悲劇之中,它也會有希望。
作為一名從絕地歸來的戰(zhàn)士,贊貝里尼是一個奇跡,當然這里面絕大部分要歸功于他堅不可摧的意志。盡管讓他回憶這些經歷是很殘酷的事情,不過從他的這些記憶中提煉出的不屈精神卻是人類的寶貴財富,是一首激勵我們戰(zhàn)勝苦難、重燃希望的生命贊歌。贊貝里尼晚年生活得很幸福,他還開辦了一個專門訓練壞孩子的訓練營,帶領他們爬山、滑雪、速降,并且講述自己的故事,為這些孩子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贊貝里尼的故事已經成為了一個傳奇,美國的一英里跑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人的生命可以承受多少苦難?贊貝里尼給了我們一個參考答案?!爸泵婵嚯y,心存希望,永不放棄,學會放下”,這是一個歷盡滄桑的幸福長壽的老人教給我們的心靈箴言。
(選自《茂名日報》2011年12月8日,有刪改)
◆靈犀一點
文章中,作者采用反襯的手法,開篇介紹了主人公的缺點和不足,這與后來的出色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進而體現了主題。文中細節(jié)描寫比較多,通過這些細節(jié),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文章主題明確,“直面苦難,心存希望,永不放棄,學會放下”這就是文章主題的最好詮釋。因此,我們不要悲觀失望,而應當樂觀與積極,這樣就會取得成功了。
【蘇慶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