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明愛畫亦癡愛紫砂,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便與紫砂名師王寅春合作制壺,所創(chuàng)“亞明四方壺”已成宜興紫砂傳統(tǒng)壺式之一。1990年,亞明在全國范圍邀請書畫名人五十余位,與宜興陶師合作制壺一百八十余款,為紫砂史上規(guī)模合作之首創(chuàng)。
圖中這件鼓腹提粱壺作于上世紀80年代末,通高11.5萬厘米。壺腹扁圓,大口短流,提粱秀立。泥色深紫,給人以簡潔優(yōu)美、剛?cè)嵯酀?。制壺者高逢春。壺身所刻“清風明月己巳夏月亞明”字樣,為亞明手書,鐫刻者即亞明弟子盧星堂。
亞明(1924—2002),當代著名畫家,南京大學教授。歷任江蘇省美術(shù)工作室主任,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xié)江蘇分會主席,“新金陵畫派”的中堅推動者和組織者。亞明主張“中國畫有規(guī)律無定論”,其被國際權(quán)威文化機構(gòu)譽為當今世界文化名人。
亞明愛畫亦癡愛紫砂,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便與紫砂名師王寅春合作制壺,所創(chuàng)“亞明四方壺”已成宜興紫砂傳統(tǒng)壺式之一。1990年,亞明在全國范圍邀請書畫名人五十余位,與宜興陶師合作制壺一百八十余款,為紫砂史上規(guī)模合作之首創(chuàng)。
盧星堂,1938年出生,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畫師,1959年進江蘇省國畫院深造,其代表作有應邀為中南海紫光閣所作《泰山圖》、為懷仁堂作《錦繡江南圖》,以及為天安門城樓所作《華岳參天圖》等。盧星堂曾于1962年被下放至宜興紫砂工藝廠,在逆境中他不綴學藝,3年后又被調(diào)至揚州漆器廠,直到1981年才回到江蘇省國畫院。 宜興雖是盧星堂的受難,但他也是在這里走進了紫砂天地,并結(jié)識了相伴一生的愛人——高逢春。高逢春是宜興紫砂工藝廠的老職工,不但制壺功力扎實,技藝高超,除本職工作外還但任輔導員,跟她學習的進廠青工后來大都成為紫砂廠制壺骨干。此壺即為高逢春所制。
亞明與盧星堂師徒二人在文革中都昏受到?jīng)_擊,被迫離開畫院,但他們都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執(zhí)著追求,歷經(jīng)磨難后仍然煥發(fā)出勃勃的藝術(shù)生命力。這件鼓腹提梁壺上凝聚了師徒情、夫妻情,凝聚了對閑適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對美不懈追求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