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收藏,修身養(yǎng)性,品茗、品古老的茶文化,才是最本質(zhì)的文化追求。
明中葉以后,唐宋飲茶之風再次在宜興士大夫中興盛,于是,集壺藝、詩詞、書畫、篆刻于一體的紫砂壺文化便應(yīng)運而生,成為茶文化的標志。
據(jù)《宜興縣志》記載:明代陶都出現(xiàn)了一位卓越的制壺巨匠供春,他從金沙寺僧處學到制壺技藝,供春被尊為“陶壺鼻祖”。明清紫砂陶器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茶具,即“陽羨茗壺”;另一類是陳設(shè)器,即“文房雅玩”。
紫砂陶原料被譽為“五色土”,主要種類有:白泥,色呈灰白、桃紅和象牙白;嫩泥(亦稱黃泥),色呈淺灰、淡黃和黃紅色;紫泥(古稱青泥),是制紫砂壺的主要原料,其種類較多,燒成后分別呈松花色、碧綠色、淺赫色;紅泥(亦稱朱泥),也是制紫砂壺的主要原料,燒成后變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紅;綠泥(亦稱段泥),大多作胎身外面的裝飾泥,燒成后呈粉綠色。“五色土”質(zhì)地細膩柔韌,可塑性、滲透性強,是一種品質(zhì)極優(yōu)的陶土。用紫砂壺泡茶,能在較長時間內(nèi)保持茶湯的原汁原味;同時,紫砂壺握于手中便于邊暢飲、邊賞玩。把玩長久,紫砂壺表面會呈一種黯然之光的老包漿,這是老古玩家最喜愛的。古玩界的傳統(tǒng)是:北方老古玩家把玩鼻煙壺,南方老古玩家賞玩紫砂壺,這似乎成了其身份的標志。
鑒賞紫砂壺,其一是賞“泥”。紫砂泥中除含有氧化鐵外,還含有一種重要的物質(zhì),那就是紫砂。紫砂壺的優(yōu)劣首先在于紫砂泥的優(yōu)異,行家把宜興產(chǎn)茶壺區(qū)別為紫砂壺與泥壺,就是這個道理。其二是賞“形”。紫砂壺形態(tài)各異,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贊譽。中國茶道追求“淡泊平和”、“超凡脫俗”,而“古樸”則是明清紫砂壺的最高境界。其三是賞“工”。與賞玉器之“工”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把精品紫砂壺,壺嘴與柄要絕對在一條直線上,壺口與壺蓋要結(jié)合緊密。其四是賞“款”。“款”分款式與款識??钍郊粗笜邮?,如供春樹癭壺、時大彬鼎足蓋圓壺、陳鳴遠東陵瓜壺,均是名壺樣式??钭R指壺的作者、題詞、鐫刻名字,紫砂壺是“詩書畫印”一體的藝術(shù),是紫砂壺藝術(shù)的外在標志。其五是賞“功”。功主要指紫砂壺的功能美,其主要表現(xiàn)在容量適中、高矮適當、口蓋嚴密、出水流暢這四個方面。
陶都宜興紫砂壺與瓷都景德鎮(zhèn)瓷器不一樣的是:前者精品都留有匠師的名款,后者均是無名工匠的作品。故收藏明清、民國、當代紫砂名壺,一定要注意收藏名家作品。
在現(xiàn)在的古玩市場上,明清老壺只有那些田間粗茶壺還依稀可見,僅數(shù)百元一把,作為開茶館泡茶之用仍有古趣。不少新紫砂壺收藏者,專門收集數(shù)百元一把的名家仿品,心態(tài)平和,自娛自樂,倒也不失為一種新玩法。紫砂壺收藏,修身養(yǎng)性,品茗、品古老的茶文化,才是最本質(zhì)的文化追求,這是新仿名家紫砂壺能夠在古玩市場上風行的一種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