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汽車大王福特的成功,并非天之所賜,而是從小在艱辛坎坷中通過鍥而不舍的拼搏獲得的。
福特的母親瑪利性情溫和而堅強,這對他的成長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福特以母親的“勇氣、忍耐、鍛煉、秩序”,作為自己一生的座右銘。
他說:“我從母親那里學到了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生存方法。母親曾告訴我:‘家庭幸福是一個人幸福的開始。’母親還教我不要撒謊。如果我違背了她的教導,她就會很生氣,往往好幾天不理我。”
他在七歲時,進了一所學校。他的算術(shù)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但他并不滿足于學校所學的那些課程,對機械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
一次,父親帶他乘車到底特律去,他在底特律火車站,看見一列一列 “呼哧呼哧”冒著煙霧的火車,把一串串滿載的車廂拉走,奔馳如飛,他興奮得手舞足蹈,鉆進一個火車頭里不肯走。
司機見他對這個怪物興趣如此之大,就滿足了他的好奇心,讓他坐到駕駛臺上將汽笛按得“嗚嗚”地響,接著,又為他作了開動表演。
福特回家以后,興奮得通宵未眠。他反復琢磨:為什么鍋爐里加了煤,車頭就會跑呢?
不久,他偷偷地在學校里制造了一個小小的蒸汽機,由于加煤過量而引起了爆炸,他的嘴唇也被碎片刮破了。年僅七歲的少年的發(fā)明實驗,轟動了全校,人們隱隱約約感到,自己身邊出現(xiàn)了一個天才。他不愿與牛馬打交道,他就暗下決心:我要發(fā)明機械,用來代替繁重的手工勞動。
在福特的床頭吊著一個被他反復拆來拆去的“凱撒表”。這是父親贈給他的禮物。然而卻成了他的實驗品。為此,父親曾大發(fā)脾氣。但是那只“凱撒表”不足以使亨利了解掌握鐘表的構(gòu)造,于是他便瞞著家人溜到底特律市內(nèi),站在鐘表店的窗口一看就是幾個小時。
十六歲那年,福特離家出走,到底特律密西根車行當了徒工。但是,在他上班的第六天,就被炒了魷魚。因為他干了那些老職工都不能修理的活兒,從而使他們惱羞成怒。
福特又轉(zhuǎn)到一家銅行,學會了所有的技術(shù)就辭職了。接著,他到一家船廠工作,周薪僅有二美元,但是他到此工作是為了提高技術(shù),并非為了賺錢。為了能在此維持下去,他只好兼做其他工作。此間,他開始著手研究內(nèi)燃機。
他把自己關(guān)在儲藏室里,經(jīng)過2年的反復摸索,終于設(shè)計制成了一臺牽引機。這是福特第一個正式發(fā)明。
從此,“福特是小發(fā)明家”的話頭不脛而走。后來,青年時代的福特又發(fā)明了汽車,終于成為“汽車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