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發(fā)改委、財政部等多個部門聯(lián)合制定的重大節(jié)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通知,自這個中秋國慶長假開始執(zhí)行。最近經(jīng)濟環(huán)境慘淡,政府稅收也面臨頗大壓力,聽得最多的是稅務部門如何加強征稅力度,而免費午餐忽然擺在面前,不少升斗市民頓生幸福之感。
剛好要返鄉(xiāng),假期第一天我便得以初嘗“免費之路”。知道車流會暴增,于是一大早起床上路,然而最近的兩個高速入口已經(jīng)因車多封閉,走了數(shù)十公里小路欲轉入佛開高速,收費站有職員派卡,一臉意味深長的微笑,于匝道拐彎處,望見下面高速密密麻麻一條長龍,頓感絕望,幸好有先見之明的管理者在匝道上開了一個出口供掉頭,于是轉下走省道及國道而返。
免費之下,人流激增,幾處近高速路口的省道也人滿為患。曾從一個路口轉入高速,不到10分鐘又塞,趕緊找最近一個出口出去,最后回到家比平時用時多一倍以上。
兩百多公里高速原來收費90元,不計算多耗費的時間,僅由于塞車所多出的油耗,已夠抵消路費。而隨后接觸到的駕車回家的親朋,基本沒人因此而省到錢的,有人中秋整晚塞在高速路上,一位同學車子在擁堵中壞了,拖車費加修理費合計1000多元。
據(jù)稱,因免費政策全國高速路一年將少收200億元。200億不是個小數(shù)字,車主一想到可以省下那么多錢,怎能不歡呼雀躍呢?然而經(jīng)此一役,多數(shù)人卻發(fā)現(xiàn)路費少繳了,但油錢卻多了,還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錢根本沒省下來!
不是說減免了200億元收費嗎?這200億元跑哪里去了?
經(jīng)濟學理論解釋,寬闊、平穩(wěn)、快速的高速公路本身就是一種稀缺商品,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價格管制之下,必然供不應求,擁堵了,高速路變成了低速路。人們堵在路上,省下的過路費轉成汽油耗費掉了。問題更嚴重的,是看不到路權人能有效地減少租值耗散的方法。
香港當年搞房屋租金管制,但屋主可以通過收取一筆其他費用、分租等模式來降低租值耗散。而高速公路要降低租耗手段實在有限,如果服務區(qū)加油站、商店等屬于路權人所有,或會通過提價手段來收回部分租金。但是加油站及商店多是路權人租出去的,這種突如其來的政策變化,長期的合約難以靈活應對,而且通過這種手段收回的租金也有限。雖然理論上說管制之下,人們會通過某些措施來降低租值耗散,但是碰到這種心血來潮的政策,租金耗散殆盡。
當然可能有人因此獲益,堵車久了,油耗多了,加油站生意火爆,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yè)會多賺點,而GDP等數(shù)字或許也會好看一點。但你如果認為這也是好事,那么,大家平時沒事也出去兜幾十公里,那豈非更利國利民?花錢做無用功,是浪費而非消費,傻子所為。
而高速公路權益人的損失是沒人關心的了,要知道,國內(nèi)大多數(shù)高速路是通過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模式建設的,這種模式效率是顯而易見的,最近20年,我國平均每年建成數(shù)千公里高速公路,如今總里程已達到10萬公里左右。
事實上,這也符合用者自負的公平原則。權益人肯定會向政府追索免費補貼,如果政府不予補貼,他們權益會受損;如果給予補貼,則是另一種不公平:窮人補貼給富人,沒車的補貼給有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