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畢業(yè)班時間緊、課業(yè)負擔重,怎樣提高教師工作效率,怎樣上好每節(jié)課,已成為九年級任課教師不容忽視的問題。
要在一學期內教完上下兩冊課程,對于教師來說時間緊迫、任務艱巨。每個課時幾乎都安排得滿滿的,學生每天的課余時間幾乎被各科作業(yè)填滿,很難從有限的時間騰出空閑單獨學習語文。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向課堂要效率,利用好四十五分鐘。
如何上好畢業(yè)班的復習課?一位名師說:“什么都想得到,往往什么都得不到。”很多教師都有這個心理,就是生怕有一個知識點沒有講到,于是就面面俱到,也不問學生愿不愿接受就滿堂灌。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工作實踐談一下粗淺認識。
首先,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師讓學生預習課文,一篇課文課前至少要讀三遍,在讀課文時,讓學生注意圈點勾畫,畫出喜歡的詞語、句子,記在筆記本上,以便在寫作文時派上用場。找出生字生詞,自己查字典注音。教師還應該讓學生每讀一段課文,畫出該段的關鍵詞,總結出段意,增強對課文的認知;找出應用修辭手法的句子,試著賞析。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自學現代文的方法,學生學習就會由被動變?yōu)橹鲃?,學習興趣大大增強,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其次,應注意抓重點、難點和知識點。對于重要的知識點和考點,在授課時應詳細講述,對于非重點內容,則可一帶而過。比如在講《敬業(yè)與樂業(yè)》這篇文章時,很多教師都要用兩個課時,因為這是學生初次接觸議論文,而且由于文章引經據典,學生讀起來覺得晦澀難懂。如果這篇文章是在七八年級講的話,可以用三節(jié)課,而它偏偏安排在時間緊、任務重的九年級,一個課時講完是一個艱巨的挑戰(zhàn)。
上課前,筆者把議論文的常識提前寫在小黑板上,如什么是議論文、議論文的三要素、論據的類型、論證方法等,并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提前寫在黑板左側。在講課時,由于課前預習得好,生字生詞注音等問題都迎刃而解。筆者又讓學生找出課文論點和論據,理清論據的類型,找出論證方法等。當這些問題在學生的努力下一一解決后,他們對這篇文章的內容基本上都能融會貫通。接著,筆者找個別學生朗讀其喜歡的段落,其他同學評價朗讀的效果。最后筆者又讓學生自由闡述文章的現實意義。當預設的問題都一一解決后,下課時間也到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也基本完成。
對于古文,筆者用的時間稍長些,注重訓練學生對古文的語感和感悟能力,讓學生多讀多背。講解時,重點突出一些字、詞、句,避免逐字、逐句、逐段講解,訓練學生通過課文注釋翻譯課文的能力,讓他們活學活用,真正領會學習古文的方法。
總之,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改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積極性增強了,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
作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