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
——[印度]泰戈爾
名話賞析
“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出自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詩集。它以寶石比喻知識,突出了知識和文化的可貴,勸誡我們要重視對知識的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
培根有一句至理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它可以啟發(fā)人類的思維,帶給人類智慧,塑造出時代的偉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知識是引導我們尋找光明和真理的航標燈。知識就如同我們身體里的血液一樣珍貴,缺少了血液,我們的生命就會衰弱;缺少了知識,我們的頭腦就會枯竭。
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史書可以使人明智,詩書可以使人靈秀,數學可以使人精細,倫理可以使人莊重……書籍中總有很多知識可以使我們自身更加完善。在人生漫長而又短暫的歷程里,我們要不斷積累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這樣,我們才能使心靈保持滋潤,使生命開出理想之花。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鍛造智慧靈魂,勇敢地迎接挑戰(zhàn),最終取得成功。
(何建英)
名話名人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共寫了五十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吉檀迦利》等。
名話故事
毛澤東一生特別喜歡讀書,在長達七十多年的時間里,他幾乎天天離不開書本。他總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抓緊時間讀書。無論是在辦公室、臥室、洗手間、游泳池、休息室,還是在外出的列車上,他都放著書,經常見縫插針,利用點滴時間讀書。
他一生讀書破萬卷,所讀書的種類也很多,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馬列著作到資產階級學者著作,從古代到近現代,從中國到外國,還廣泛涉獵政治、軍事、文化、歷史、哲學、經濟、科技等各方面書籍。
毛澤東一直堅持“活到老學到老”。他晚年身體衰弱,但仍孜孜不倦地讀書。年過花甲的時候,他仍堅持學習英語,直到去世的前一年,他的健康狀況惡化,仍沒有停止過讀書。毛澤東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讀書不止”。
書中有無窮的知識,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智慧。毛澤東正是因為博覽群書,才成為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兼大學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