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圖在鎮(zhèn)上開了個水桶鋪,在鋪子的門額上懸掛橫匾(biǎn)一塊,上面寫著4個醒目的大字:“保不漏(lòu)水”。
新開的水桶鋪由于“保不漏水”,生意特別興隆。四鄉(xiāng)村民都涌來水桶鋪買桶,大概都是看中了“保不漏水”4個字。
但好景不長,沒幾天,村民們一個個鼓著腮幫子,怒氣沖沖地提著那漏水的水桶來了,吵吵嚷嚷要求換桶。
這時,只見胡圖慢騰騰地走到眾人面前,毫不在乎地說道:“諸位在買桶的時候,沒看到橫匾上的字嗎?”眾人說:“上面明明寫著‘保不漏水’4個大字,你保證什么呢?”胡圖說:“哎呀呀,大家誤會了,這4個字你們從左往右讀是‘保不漏水’,我是習慣從右往左讀,那是‘水漏不?! ?/p>
猩猩酷評
這則故事表現(xiàn)了胡圖的狡詐,他的狡詐,從詞語角度看,是玩弄了偷換語序的把戲。漢語詞語的排列組合是有約定俗成順序的,一般是橫排列時,按從左至右順序;在豎排列時,則按從上至下的順序。我們閱讀漢語文字的習慣,也與漢語語言這種排列規(guī)律相適應,一般是順著語言排列順序讀。但由于漢語語言活動能量大,組合有一定的靈活性,有時又可出現(xiàn)逆讀成文且語序可換的現(xiàn)象。如“演義”可逆讀成“義演”,“火柴”可逆讀成“柴火”,“故事”可逆讀成“事故”。胡圖就是利用漢語語言這種換序特點,在“保不漏水”這句話上迷惑欺騙村民,從而達到謀利目的的。他這種為利是圖而置道德于不顧的做法,當然是不足效仿的。但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有益的啟示:恰當變換語序可以改變語句意義,收到另一種表達效果。所以,我們在說話寫文章時,也可以根據(jù)需要來使用這種方法,以增強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