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勞倫斯·布拉格,英國物理學家,1890年出生于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當時他的父親威廉·亨利·布拉格,在阿德萊德大學當數(shù)學物理教授。勞倫斯·布拉格從小聰明好學、勤于思考,對科學和數(shù)學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天賦。5歲時,剛上學不久的他,有一次從三輪車上掉下,摔傷了手臂。他父親此前不久剛好了解到倫琴對X射線的最新研究,于是他使用X射線對勞倫斯·布拉格的手臂進行檢查。這成為澳大利亞有記載的首次在外科醫(yī)學中使用X射線。
勞倫斯·布拉格是一名有才華的學生。他先在圣彼得學院上學,1904年,年僅14歲便進入阿德萊德大學,學習數(shù)學、化學和物理,并且1908年畢業(yè)時取得了一流的數(shù)學榮譽學位。1909年,勞倫斯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同年,他父親接受了利茲大學提供的教授職位,全家搬回英國。1909年秋,勞倫斯·布拉格盡管因患肺炎而在病床上參加考試,仍獲得數(shù)學獎學金,入讀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且夢想成為一名數(shù)學家。然而,在他的第二年,他的父親威廉·亨利·布拉格,鼓勵他對物理學重視起來。完成數(shù)學方面的學習后,他轉入物理學學習。1911年,勞倫斯畢業(yè)于劍橋大學并獲取一等榮譽。完成學業(yè)后,他留下來在劍橋大學的卡文迪什實驗室工作。
1912年,勞厄關于X射線的論文發(fā)表之后不久,就引起了布拉格父子的關注。勞倫斯·布拉格通過反復研究,終于領悟到這是一種波的衍射效應。經過縝密思考,他擺脫了勞厄的特定波長的假設,利用原子面反射的概念,立刻成功地解釋了勞厄的實驗事實。1912年11月11日,勞倫斯·布拉格以《晶體對短波長電磁波的衍射》為題向劍橋哲學學會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在1912年到1914年和父親一起工作中,他們創(chuàng)立了一個極重要和極有意義的科學分支——X射線晶體結構分析。通過對X射線譜的研究,提出晶體衍射理論,建立了布拉格公式,并改進了X射線分光計。如果說勞厄和他的同事們發(fā)現(xiàn)了X射線在晶體中的衍射,從而證明了X射線的波動特性,那么,利用X射線系統(tǒng)地探測晶體結構,則應歸功于布拉格父子。這項成果受到了科技界極大的關注,父子二人也因此共同獲得191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認識這位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獲得者了吧!要知道,勞倫斯·布拉格十分重視科學教育工作,培養(yǎng)以及與他合作的各國學者(包括中國學者在內)近百人。他還獲得過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獎章、皇家獎章和美國礦物學會的羅布林獎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