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天高氣爽的季節(jié)。立秋之后,隨著秋寒的迫近,氣候日趨干燥,氣溫逐漸降低,濕度逐漸減小,人的皮膚黏膜水分蒸發(fā)加速,出現(xiàn)皮膚干澀、鼻燥、唇干、咽痛、頭痛、手足心熱等現(xiàn)象,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秋燥癥”。有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要重視預防。
飲食調養(yǎng),“清潤”為宜。秋季易傷津液,平時要適當多飲些開水、淡茶、豆?jié){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蘿卜、番茄、豆腐、銀耳、梨、柿子、香蕉等,這些食物具有潤肺生津、養(yǎng)陰清燥的功效。要禁煙、酒以及辣椒等燥熱之品。暮秋時節(jié),人們的精氣開始封藏,進食滋補食品較易被消化、吸收和藏納,有利于改善臟器的功能,增強人體素質。對體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有康復、祛病和延年之功效。這時可適當多吃些雞、鴨、牛肉、豬肝、魚蝦等以及蓮子、大棗之類的食品。同時在飲食上還應注意暖腹,禁食生冷。老年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如選食山藥粥、紅薯粥、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這些粥具有健脾潤肺,清燥止渴的功效。
勤習吐納,防燥保健。中醫(yī)素有“腎液為唾”之說,認為唾液的盈虧與腎的盛衰息息相關。因此,老年人應常做漱泉術。即每日清晨洗漱完畢,于靜室內閉目靜坐片刻,先叩齒36下,然后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唾液滿口后分3次咽下,并用意送至丹田,再緩緩將氣從口中呼出,呼氣時口唇微張,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6次,稍停片刻,兩手握拳,左右各做3次。若按此法早晚各做一次,對預防秋燥大有裨益。另外,老年人在起居上應做到早臥早起,以收斂神氣,從而保持肺的清肅功能,抵制燥邪的侵襲。
加強鍛煉,適應“秋凍”。秋天的氣候變化較大,早晚溫差懸殊,體質較好的人衣著以輕薄為宜,不可頓增厚衣,應適當受些寒涼,以逐步增強抗寒能力,故在我國民間素有“秋凍春捂”的說法。抵抗力較弱的人,為避免舊病復發(fā)或增患新病,宜逐漸增衣,切不可頓增頓減,以防寒氣侵襲,誘發(fā)新病。另外,老年人可根據(jù)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練拳、打球、郊游等。
積極應對,預防潰瘍。秋季是口腔潰瘍多發(fā)季,嚴重者不論說話、吃飯、喝水,都是“疼在嘴里口難開”。這是因為秋季的氣候特點,加上睡眠不足、過度疲勞、工作壓力大等因素,都容易導致上班族口腔潰瘍。口腔潰瘍者應盡量少吃刺激性調味品,如辣椒、醋、姜等,同時少吃油煎食物和其他太過粗糙堅硬的食物;多吃一些盛產于秋天或富含維C的食物,如蓮子、藕、橙子等。每次進食后,可用放了少許食鹽的溫開水漱口,防止因食物殘渣加生繼發(fā)感染。上班族可在上班前用涼水把銀耳泡上(這樣燉時容易出膠),下班回來后把泡好的銀耳放在電砂鍋里燉至六分爛時,把帶皮的梨切成塊放入鍋中,然后把電砂鍋調到保溫檔,加適量冰糖,第二天起床時就能吃上非常棒的銀耳羹了,這對滋養(yǎng)肺胃、預防口腔潰瘍很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