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原名李叔同,是近代佛學大師,也是文化藝術大師,向來為海內外各界人士所景仰。作為我國近現(xiàn)代新文化運動啟蒙時期的卓越藝術家和著名愛國高僧,弘一大師在音樂、美術、戲劇、書法、教育、哲學、法學等諸多領域都有建樹,為中華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自弘一大師出家及圓寂以來,相關研究資料及學術成果日益豐富。由于與閩南的歷史淵源,應佛學界、文化界人士共同倡議,1991年至199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陸續(xù)出版了《弘一大師全集》(10卷本,下簡稱《全集》),中國佛教協(xié)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曾為本書題簽并撰寫序言,為“弘學”研究提供了一部前所未有、史料翔實的文獻巨作,在海內外引起了重大反響。
近二十年來,海內外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大師的不少文稿、手跡。1997年福建人民出版社決定重新修訂增補相關內容?!度沸抻啺嬉郧笕嬲娴脑瓌t,對新發(fā)現(xiàn)的資料擇要參考、采錄,對初版做了調整、刪補、訂正、???,以求內容更加充實、完善。本書廣泛搜集弘一大師出家前后的詩、文、書、畫和佛學典籍點校,以及信札、遺墨等,力求反映大師著述全貌,以彰先哲,嘉惠后學。全集分為佛學卷、傳記卷、序跋卷、文藝卷、雜著卷、書信卷、書法卷、附錄等八大卷,共十冊。同時收錄弘一法師各時期珍貴的歷史照片100多幅,是迄今為止已出的大師文集中規(guī)模最大、篇幅最多、收集最全的一部。
就佛學修為而言,大師“以華嚴為鏡,四分律為行,導歸凈土為果”,特別是精研《四分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被佛門弟子尊奉為“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師祖”,這一定論早已為佛教界所公認。《全集》第一至第七冊佛學卷主要收集弘一大師的佛學思想及研究成果,包括佛學論述、句讀校注和講演錄等,第七冊還包括傳記卷和序跋卷,片言洞微,精義時出,為研究弘一大師的佛學思想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弘一大師不僅是近代佛學大師,也是文化藝術大師。近代中國,滄桑巨變,眾多愛國知識分子發(fā)憤圖強,或東渡日本,或西行歐美,懷著滿腔熱血與宏愿,前赴后繼、歷盡磨難,為祖國的獨立、富強和文明而上下求索,弘一大師正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在出家以前,即以文藝大家馳譽當世。1905年留學日本,入東京美術學校,攻西洋油畫,旁及音樂、戲劇、詩詞、書法、篆刻等,于藝事無不精?!度肺乃嚲硎珍浟舜髱熤饕恼撜f、詩詞、聯(lián)語、歌曲、篆刻、繪畫、劇照等,全面體現(xiàn)了大師在各領域的精深造詣和杰出成就。書信卷以手跡稿為準,全文照錄,盡量保持原件的風貌與格式。如該卷“本冊說明”所云:“信首對收件人之稱呼,信件內容之分段句讀,信末署名及標時之次序,句旁所加之重點記號,以及手繪附圖等,均按原樣保留?!弊x者既可研其文義,又可賞其書法,彌足珍貴。
書法是弘一大師畢生的愛好,正如趙樸初所言,“大師出家后,諸藝俱舍,唯書法不廢”。他的書法早期脫胎魏碑,筆勢開張,逸宕靈動。后期則自成一體,沖淡樸野,溫婉清拔。特別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滿了超凡的寧靜和云鶴般的淡遠。書法卷中有不少是第一次精印的墨寶,極為難得。
《全集》附錄卷系搜集佛學界、文化界人士,以及大師親友門生所撰寫的研究性、紀念性文字,作為全集附錄卷,旨在提供閱讀輔助和研究資料。綜觀附錄卷全面修訂內容,除在該卷其它幾輯中增加、更新了一些重要文論、新見史料及盡最大可能依據(jù)弘一大師手稿認真校對修改外,第八輯增補之“索引”尤具特色,通過索引使讀者窺一斑而見全豹,能得知“弘學”研究狀況、存在問題及進展方向等,有見“索引”而欲覓全書的閱讀效應。
弘一大師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傳奇,不僅在其所涉及的藝術、教育、宗教等諸多領域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精神文化遺產(chǎn),在中國文化史和中國佛教史上有著相當高的地位。而且大師的生平、思想、崇高的人格也有著超越時代的豐富而深刻的人生內涵。豐子愷在《懷李叔同先生》一文中談到,“弘一法師由翩翩公子一變而為留學生,又變而為教師,三變而為道人,四變而為和尚。每做一種人,都做得十分像樣,都是認真的緣故”。弘一大師嚴肅的做人精神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他極力推崇的“士先器識而后文藝”以及“應使文藝以人傳,不可人以文藝傳”的人文理念,大師一生的清風亮節(jié),至今仍備受世人景仰?!逗胍淮髱熑沸抻啺娴陌l(fā)行,再次為弘一大師的崇仰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套重要的文獻資料,必將產(chǎn)生積極的社會效益,發(fā)揮良好的作用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