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多的鄉(xiāng)村受環(huán)境污染和建設不當的影響,難以維持質樸的風貌時,福建的山海有如褶子,庇護了許多存活上百年的自然村落。
國慶期間,到處都是人,有心找個村子避世。驅車四小時,從龍巖出發(fā)沿高速公路到省道到縣路到鄉(xiāng)村小路,來到路的盡頭,一個不到百人的山陽村,行政上劃分,它比村還小,叫組,一村七組。
村子大白天也很安靜,狗都不吠,除了本村人,來客很少。住的是木板樓,吃的是柴火飯,清晨看炊煙裊裊升起,黃昏看農人荷鋤歸來,黑夜清冷,四周的山黑黝黝的,月光打在曬谷坪上,人與村都那么暗啞渺小。
多住兩天,會有點遺世而獨立的感覺,城里人怕是熬不住這種深山的冷清,村里人其實也熬不住了,年輕人出外打工,留下的全是老人。村子的豆腐很好吃,不是拿石膏鹵水做的,用一種植物凝固。村長問我,能不能搞個豆腐村吸引旅游,我說,城里人太葷了,跑那么遠如果只吃豆腐,恐怕不行。
但是,反過來想想,我們對旅游的定義,是不是過分受限于景點名勝、繁華都市的吸引?一個長假,到長城看人墻,到華山遇險,到鼓浪嶼挨擠,這些旅游體驗值得我們重新檢視單一的出門心理。
本期,編輯部團隊特別策劃深入鄉(xiāng)村,帶你探訪歷史悠久的平和縣,呈現林語堂故里的風情。林語堂當年從坂仔村到廈門求學,搭船兩天兩夜,極為辛苦,但他寫的是“兩岸看不絕山景、禾田,與乎村落農家”的豐盈的旅途樂趣。亦讓我記起幾年前去老撾南部的四千美島,黑夜里躺在渡船上,船兒穿梭在群島之間,星光清亮,水波緩緩蕩過草木之鮮氣,白天島上沒有電,在空曠的稻田里瞎走,躺著看日落。這些鄉(xiāng)村之美,的確讓人不覺于旅行之苦累。
下一次長假,還要考慮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人少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