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語言的差異進行英語語言教學
編者按
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是樂語,可以唱著學,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在本質(zhì)上有很大區(qū)別。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與漢語進行對比,很大程度要受漢語干擾。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傳授知識只是其一,更多的還要讓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養(yǎng)成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下面是3位教師根據(jù)孫老師的教授方法,分別從詞匯學習、句子順序?qū)W習、語法講解和時態(tài)學習方面來談一下他們在課堂上是如何進行語言差異教學的,希望各位教師互相探討和學習,對教學有所幫助。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不能單單看重學生的升學考試成績,更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了解外語國家的文化。讓學生能注意到“英漢差異”,進而進行英語的學習,避開“漢化英語”的學習誤區(qū),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語言學習,并最終達到語言表達和交流的目的。
我校使用的是外延起點版六三制教材,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一同探討這種“英漢差異思維”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的體現(xiàn)和運用。
一、冠詞學習
在七年級(上)第一冊Module 3 Unit 1 Part 1的教學中,教材旨在借助展示的圖片進行What’s this? 和 How do you spell it?這兩個核心句型的操練。在這一知識的學習中,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投影書中實體實物,對學生進行提問:What’s this?學生就會爭先恐后地回答:It’s a dog. It’s a bike. It’s an apple. It’s a hat.這些句子就會在屏幕上出現(xiàn)。順勢我將重點的“不定冠詞an后面接元音音素開頭的單數(shù)可數(shù)名詞,a 后接輔音音素開頭的單數(shù)可數(shù)名詞”同時指出,并將兩個不定冠詞用紅色凸顯。這時我會讓學生翻譯上面的答語。“一只狗、一輛自行車、一個蘋果、一頂帽子”同時將“只、輛、個、頂”用紅色凸顯。告訴學生在英語中此時的表達,用冠詞a/an代替了名詞前的量詞。使學生認識到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融入英語的思維,學生樂于接受。本冊13模塊的核心句型Red is my favorite colour.在進行漢語翻譯時,學生習慣譯成“紅色是我最喜歡的顏色。”而此時的“我”在英語中卻是形容詞性的物主代詞my。這也體現(xiàn)了英漢差異思維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從宏觀角度講,詞匯教學并非僅僅涉及單個的詞語,詞匯教學離不開它的語用意義及其基本語境的關(guān)系,即重視句子在語篇中的組構(gòu)作用。
二、主謂賓放在前
漢語的句子是按照音節(jié)的先后順序自然羅列出來的。這一點同英語之間有很大的差別。英語的句子順序是由它的語法決定的。很多學生在進行漢譯英時,完全按照漢語的順序進行“直譯”,結(jié)果弄出很多笑話。
在七年級(上)第一冊Module 8 Unit 2 Part 1的教學中,教材任務是用上節(jié)課所學的時間和動作進行“我”一天生活行為的描述。這一單元的學習尤為重要。在新授課時,我先列出了課文中所需要的時間。6:30、7:00、12:00、12:30,3:30,10:00等時間,讓學生進行英語表達。學生小組競爭意識很強。接著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一組本班同學起床的圖片,再配上時間。我會問:What time do you get up?這名學生就會回答:I get up at 6:30.然后采用one by one的方式進行練習。最后把這個句型的漢語和英語表達用多媒體固定在大屏幕上。告訴學生英語中時間的狀語應該放在謂語動詞的后面,這一點是不同于漢語習慣的。很多學生在進行作文時經(jīng)常按照漢語的習慣寫出I at 6:30 get up. 這樣“漢化英語”的句子。同時再利用下一張幻燈片進一步展示多個狀語的句子。展示句子漢譯英:我每天早晨和我的同學在七點騎車去上學。給出生詞進行幫助(with my classmates; by bike; every morning)。這時學生思維就會很活躍,一探多個狀語的順序問題。我讓他們形成小組進行討論。最后呈現(xiàn)出正確答案:I go to school with my classmates by bike at 7:00 every morning.并告訴學生英語與漢語表達上的差異,以及英漢差異思維的重要性。
三、物主代詞與介詞
語法是語言運用的法則,包括詞法、句法,不同語言體系有不同的語言法則,其差別有時是大相徑庭的。
在七年級(上)第一冊Module 9 Unit 1 Part 1的教學中,教材通過認領(lǐng)私人物品來實現(xiàn)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名詞性物主代詞的學習。在這節(jié)課的講授方法上,我采用了對比總結(jié)的方法,將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名詞性物主代詞的句子分別進行羅列,并用不同的顏色使用大屏幕呈現(xiàn)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總結(jié)兩類物主代詞在拼寫上的聯(lián)系和用法上的差異。最后教師總結(jié):漢語物主代詞無形容詞性和名詞性的區(qū)別,應引導學生使用英語的思維進行學習。在本模塊的第二單元Where are my books? 的確定物品位置的介詞短語的學習中。It’s on the chair. 漢語意思是“它在椅子上”, “在”被當做動詞使用。在學生已經(jīng)會進行正確的對話練習后,我順勢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個漢語句子“一本書在椅子下面”,讓學生來翻譯。結(jié)果有一部分學生譯成“A book under the chair”.此時展示正確答案進行對比。進而向?qū)W生明確此時的“在椅子下面”是介詞短語,需要和前面的be 構(gòu)成系表結(jié)構(gòu),一起充當句子的謂語。使他們明確英漢差異思維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四、多變的時態(tài)
漢語的動詞不存在形式的變化和時態(tài)的體現(xiàn),更多的借助于時間的差異,同時借助于“著、了、過”等虛詞來實現(xiàn)動詞對事件的描述。英語則不同,英語借助于動詞的詞形變化來體現(xiàn)句子的時態(tài),甚至要通過改變動詞來完成同意漢語意思的動詞差異對比。
八年級(下)第四冊教材Module 1~Module 4是對英語現(xiàn)在完成時的學習,在學完第四模塊后的現(xiàn)在完成時的總結(jié)中,瞬間動詞和持續(xù)性動詞在現(xiàn)在完成時中的轉(zhuǎn)換始終是考試重點與學生閱讀和寫作中的難點。為此我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出“漢譯英接力賽”的字樣,首先呈現(xiàn)句子“我買了這塊手表?!睂W生很輕松地回答出:I have bought the watch.然后打出第二道題:我這塊手表買了兩年了。然后讓學生寫出答案。我把比較典型的答案通過投影放給學生看。大致分為兩種情況:I have bought the watch for two years.或者I have had the watch for two years.這時我會將正確答案用紅色放大字體呈現(xiàn)給學生:I have had the watch for two years. 并向大家講解在英語中瞬間動詞和延續(xù)性動詞在接時間段時的正確用法。同時提供給學生一些常見動詞的變化。如borrow, keep, leave, be, away等。這樣能使學生了解到英語同漢語之間的差異,讓他們明確了解英漢差異思維的重要。
通過以上教學,我深深意識到英漢差異思維對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初中學生,這種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