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作者通過文字來表達內(nèi)心訴求的一種行為,是作者思想意識對虛無的一種反抗,文字是作者思想的分泌物,書寫者通過文字傳達自己內(nèi)心的吶喊,并為信仰缺失的當代人指出一條走出心靈荒漠的出路,在一個意義破碎的非理性時代里傳遞出一種啟蒙的聲音。寫作的過程,是一種理念的誕生,也是一種價值取向的選擇行為。文學是屬于孤獨的求索者的,是浸透苦難的靈魂痛苦思索的結(jié)晶,書寫者懷著人道情懷和苦難意識,關(guān)注和思考人類的命運及其生存狀態(tài),義無反顧地背起了苦難的十字架,走上漫漫長路,以此來完成悲壯的啟蒙。
一個思想深刻的作者,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來,作者的思想性是文章的靈魂之所在,文章的魅力,其實就是其思想的魅力。文學應該以其自身的思想性而具有永恒的穿透力,穿透遙遠的歷史時空,穿透萬丈紅塵,穿透迷惘的靈魂和黑暗的世界,在歷史視野的天空下放射出永恒奪目的光芒。它是舉世沉默中依然振聾發(fā)聵的吶喊與呼嚎,是在昏睡的世界中依然清醒的反思和追問。這樣的文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
史鐵生是一位用心靈寫作的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對于史鐵生而言,不是單純的謀生的手段,其實是精神家園的一種信念和支撐:“寫作不過是為心魂尋一條活路,要在汪洋中找到一條船。文學或有其更為高深廣大的使命,值得仰望。當白晝的一切明智與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種眼睛看這世界。這是對白晝表示懷疑而對黑夜秉有期盼的眼睛,這樣的寫作或這樣的眼睛,不看重成品,看重的是受造之中的那縷游魂,看重那游魂之種種可能的去向,看重那徘徊所攜帶的消息。”“寫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點,寫作由之出發(fā)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陰暗,寫作之最終的尋求即靈魂之最初的眺望?!痹趯懽魅諠u功利化的當下,史鐵生的這種堅守永遠讓我們?yōu)橹鐾?/p>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也是一位堅守良知和道義的書寫者,2009年初,他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學獎,前往以色列領(lǐng)獎,當時,以軍正在對巴勒斯坦進行空襲,在以色列總統(tǒng)佩雷斯面前,他公開批判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發(fā)表了題為《永遠站在雞蛋一邊》的演講,他說:“我寫作小說只有一個原因,而那就是為了使個體靈魂的尊嚴彰顯,并且閃閃發(fā)光世人可見。在一面高大、堅固的墻和一只撞向墻的雞蛋之間,我將永遠,站在雞蛋的一邊。是的,無論墻有多么地正確,雞蛋有多么地錯誤,我會和雞蛋站在一起。”
功利性太強的寫作,是無法產(chǎn)生偉大的作品的,因為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已經(jīng)放棄了對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的追求,放棄了對內(nèi)心真實的堅守,以此種心態(tài)寫出的文章,只能是一些淚流滿面無病呻吟的無聊之作,注定不會產(chǎn)生上乘精品。而且,因為功利性太強,還容易成為“歌德派”的喜鵲,這類寫作,已經(jīng)放棄了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立場和擔當,放棄了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控訴,轉(zhuǎn)身去歌頌“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敝挥心欠N為了表達內(nèi)心訴求的寫作者,才是真正的書寫者,他們所從事的,是真正的文學事業(yè),因為他們能夠堅守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敢于擔當社會責任,在文章濟世和道德傳承方面,達到了令人仰望的高度,他們所秉承的價值理念,是為弱勢群體吶喊呼嚎,其思維方式及作品的價值取向始終站在良知和道義的立場上,這樣的作者,才能寫出蒸騰著血氣的不朽之作來,這樣充滿人道主義色彩的悲憫情懷,恰恰是一個優(yōu)秀作家不可缺少的價值立場。
也許此去的長路上仍會雨驟風濃,但一個真正的書寫者決不會在世俗的大海中沉沒競渡的方舟!“你選擇了天空,我們選擇了大地,我們共同選擇了心靈!”為表達內(nèi)心的訴求而寫作,以此來堅守我們永恒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