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炯明叛變炮轟廣州總統(tǒng)府的逆境中,他全力護衛(wèi)孫中山轉移,使北伐戰(zhàn)爭得以繼續(xù);
在張發(fā)奎陰謀解除賀龍、葉挺等人兵權的危機時刻,他冒險將這一情報送出,使南昌起義得以順利實施;
在中央蘇區(qū)多次被“圍剿”和長征途中張國燾企圖分裂和危害黨中央的緊要關頭,他及時向毛澤東報告,使張國燾這一陰謀破產(chǎn);
在“文化大革命”的狂風惡浪中砥柱逆流,面臨篡黨奪權新的挑戰(zhàn),巧妙抗爭周旋,周恩來、朱德、毛澤東去世后,他全力協(xié)助華國鋒一舉粉碎“四人幫”,使黨和國家避免了一場大災難;
他為革命出生入死,多次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果斷出手、力挽狂瀾。他就是開國元勛葉劍英,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作為最佳“參座”,屢出奇計,巧于用兵,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
本期《祖國》雜志將通過葉劍英之女凌孜,為您講述葉劍英生活中的真性情一面。
凌孜原名葉向真,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著名導演,現(xiàn)任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副主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她的一生經(jīng)歷了諸多風雨:“文革”中坐牢4年,是家中入獄時間最長的;出獄后轉行做過7年的醫(yī)生;后轉業(yè)歸隊成為電影導演。1981年,改編并執(zhí)導了曹禺先生的《原野》,轟動影壇;還曾在香港嘗試過短暫的經(jīng)商……豐富的閱歷,讓凌孜進入晚年后,越發(fā)覺得“根”的重要,而這個“根”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思想。
談起父親葉劍英——這位十大元帥中政治生涯最長,被毛澤東評價為“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每每在關鍵歷史時刻都能發(fā)揮重要作用的人物,凌孜說,在她看來,父親具有三大特點:有儒家風范,有文化氣息,有人情味。
黃埔軍校副教育長
凌孜告訴記者,父親葉劍英曾是黃埔的副教育長,“直到晚年,他還一直致力于軍事學校的教育工作。從黃埔軍校始,到紅軍時期及解放后的各軍事院校,即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所有的軍隊教育以及軍隊的建制,他都做了不少的工作?!?/p>
談起這段歷史,凌孜說:“很多人不知道,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也是共產(chǎn)黨里唯一的一個華僑領導人。”她說,“毛主席曾在接待西哈努克親王時說:‘我們黨內也有華僑?!傅木褪歉赣H?!?/p>
1897年,葉劍英出生在廣東省梅縣一個小商人家庭,原名葉宜偉。梅縣是華僑之鄉(xiāng),葉劍英的4個伯父都在南洋謀生。1916年,依照僑鄉(xiāng)的習慣,19歲的葉劍英輾轉到了馬來西亞。“謀生的日子還可以,但是他報國的志向無法實現(xiàn)。正當父親苦悶時,得知云南都督唐繼堯在南洋招收華僑學生,于是他毅然于1917年回國,入了云南講武堂?!?/p>
凌孜說,父親畢業(yè)后,謝絕了學校派他去南洋招生的工作,回到廣東參加粵軍。1920年加入國民黨,走上了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的道路?!案赣H從小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那時的知識分子就是一心‘為國為民’,父親就是要追隨孫中山,把中國從苦難中解脫出來?!?/p>
為培養(yǎng)一批領軍人才,孫中山創(chuàng)辦了黃埔軍校。凌孜說:“黃埔軍校其實是以云南講武堂為藍本,復制了全套教材,教學宗旨和人才培養(yǎng)方法也都是從云南講武堂移來的?!碑厴I(yè)于講武堂的葉劍英擔任了黃埔軍校的副教育長, “相當于咱們現(xiàn)在的副教務主任,負責安排所有科目的教學內容和課程。父親安排好課程后,便東征打軍閥去了。黃埔開學時,他并未在現(xiàn)場。國共分裂后,黃埔軍校成為了國民黨的傳統(tǒng)學校,不能提它的副教育長是共產(chǎn)黨人,所以很少有人知道這段歷史?!?/p>
軍閥陳炯明叛變,在廣州攻打總統(tǒng)府,當時,是葉劍英守護孫中山在白鵝潭“永豐艦”上成功脫險。這一切都讓黃埔校長蔣介石看在眼里,他對葉劍英的忠厚、盡職、多謀、多智大加贊賞。凌孜說:“父親當時甚至成為唯一可以佩劍進入蔣介石臥室的人?!?/p>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在上海大肆屠殺工人,使葉劍英看清了蔣的真面目。“父親后來曾講過,他們那時的生活極其優(yōu)越:行軍時有馬騎,累了還可以坐轎子。途中戰(zhàn)士挑著外國進口的曲奇餅干、煉奶、咖啡、白蘭地酒。然而,他卻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脫掉皮鞋穿上草鞋,奮起通電反蔣?!?/p>
在大革命失敗,共產(chǎn)黨處于最低谷的時候,葉劍英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霸诰畬礁鶕?jù)地,他們連吃的一點鹽都找不到,只好天天拿白水煮竹筍。以至于幾十年后,父親都怕看見筍,多少年都不吃?!绷枳握f, 1954年她得到一張祖母的照片,才明白了父親的選擇。“照片下面父親題了幾個字,寫的是‘為人民的中國而歡心,為人民的兒子而微笑’。我想這就是父親當時的人生定位,永遠把自己定位在‘為人民’上?!?/p>
一位有傳統(tǒng)美德的文人
著名美籍華人作家、記者趙浩生先生寫過一篇回憶葉帥的文章,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在重慶的一個舞會上同葉帥相識。當葉帥知道趙先生的舞伴正在大學念英國文學、讀雪萊作品的時候,葉帥興致勃勃,以鏗鏘的語調朗誦出一段雪萊的詩句。這位作家寫道:“這時候我才知道,這位叱咤風云的將軍,也是一位學貫中西的詩人。當我告訴我的舞伴這位熟記雪萊作品的人就是葉劍英將軍時,她吃驚之余,對她所受的十幾年的反共教育都發(fā)生了疑惑。她怎么也沒想到被稱為‘共匪’的將軍,竟是一位如此博學多才、溫文儒雅的人物?!?/p>
說起父親“儒”的氣質,凌孜認為這也是父親在“呂端大事”面前不糊涂的原因,而這種氣質也表現(xiàn)在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
“父親很講求禮節(jié),不管是誰,即使是下級到他這里來匯報工作,他也要把人家送到大門口,送到臺階下面,哪怕身體不好,也堅持拄著拐棍送客,年紀大了,就是推著輪椅,也要送到門口,而且要求子女也這樣做。”凌孜對童年生活,記憶最深刻的一幕,就是因為送客。“有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我正和幾個小朋友在沙發(fā)上玩,沒有注意客人走了,仍舊在那里玩,頭也沒抬。父親回頭大喊一聲,‘站起來!’我從沒見過父親發(fā)火,巨大的聲響,嚇得我們所有孩子都一個猛子躥了起來,傻住了。父親說,一定要懂禮貌,送客人的時候小孩也要站起來,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我至今都記得?!?/p>
古人講,見微知著。現(xiàn)在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與人相處最難的事情,就是能長期保持一種善意的尊重。葉劍英就做到了這一點。凌孜記得,1962年,她結婚當晚,父親大發(fā)雷霆?!澳翘靵砹撕芏嗫腿?,大家忙里忙外,等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已經(jīng)晚上9點多了。我筋疲力盡地走回屋,還沒坐下,父親突然問‘有沒有給工作人員送喜糖?’我說還沒有,已經(jīng)很晚了,怕大家都睡下了。父親的臉立刻沉下來了,生氣地喊‘大家都湊錢給你買了禮物,鏡子、暖壺,都是他們一點點攢的錢……你怎么可以這樣不懂人情,沒有禮貌!’我嚇壞了,立刻拿了托盤,裝了糖果,挨家挨戶去送?!?/p>
凌孜說:“父親常教育我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赣H就是這樣,要葉家的人懂得一個‘禮’?!?/p>
凌孜作導演時,很多人問她,為什么不給父親拍一部專題片。她說:“我在他身邊那么長時間,卻找不到他的典型特點。他是一個非常謙卑的人,在很多大的場合不出聲,沒有什么特別的手勢,沒有什么特別的習慣用語,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舉動。就是一個很低調、很和藹、很慈祥的人。人家稱他‘儒帥’,他身上有很典型的儒家氣質?!?/p>
在女兒凌孜眼里,父親是一位保有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文人。葉劍英喜歡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詩,那本《稼軒詞》他始終不離手。毛澤東晚年時,有一次在政治局講話中引用辛棄疾的詩詞,剛開了頭就突然停下來,讓葉劍英接著說,葉帥站起來把全詩流利地背誦下來。
“父親一直堅持給身邊的工作人員創(chuàng)造學習機會,幾十年里,身邊的工作人員中被送到護校、軍醫(yī)大、國防大學學習的有20多人?!母铩校喔鏍钫f葉帥喜歡走后門,從后門送人上學,一時傳得沸沸揚揚。為此,父親向毛主席寫了一封‘檢討’說明情況。沒想到,此事卻得來了毛主席一個批示:‘前門進來的不一定是好人,后門進來的不一定是壞人。’江青當時氣壞了。”
葉劍英在為人處事上講究“禮”,做事細致,處理大事更是如此。凌孜曾從汪東興那里知道了粉碎“四人幫”事件中,父親的周密部署?!懊飨攀篮螅A國鋒和汪東興天天處于被人監(jiān)視的狀態(tài),根本不能隨便行動。父親想出辦法,借著釣魚的名義開車到中南海,分頭與汪東興、華國鋒談話,三個人經(jīng)過多次精心縝密的策劃安排,商定好了如何實施解決‘四人幫’問題的具體計劃。這個計劃周密到了父親的秘書、司機、警衛(wèi)參謀一概不知他在做些什么。這種單線的接頭行動,危險程度絲毫不亞于我們今天在電視劇《潛伏》里看到的地下工作。前幾年我去看望華國鋒同志,他見到我非常感慨,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葉帥是我的好領導、好老師,我從他身上學到太多的東西了。’”
父親看著我心酸流淚
在凌孜的記憶中,父親在教育上很“民主”,身教勝于言教?!案赣H70多歲還在學習英文,以求看懂英文原文的報紙評論、信息。他經(jīng)常請教身邊的陳秘書,把自己不認識的單詞都注上中文意思。還時不時組織身邊的工作人員一起學習,鬧出了許多諸如廣東英語、四川英語之類的笑話?!绷枳握f,父親很少贊揚和批評身邊的子女,不論好壞,他都喜歡用一句口頭禪“狗屎”?!斑@句話在父親這里絕對不是貶義。我問他你看我的文章寫得怎樣?即便他心里滿意,嘴上也只是敷衍一句‘狗屎’。得了‘三好生’,他也是說‘狗屎’。父親操著客家話,說得抑揚頓挫,很有意蘊?!?/p>
葉帥喜歡爬山、釣魚、下棋、打球、研究氣功,喜歡和小孩子們一起玩鬧,在女兒眼中是個大“孩子王”。與戰(zhàn)場上的叱咤風云不同,在家中他是一位慈祥、幽默的父親。他知識淵博,酷愛讀書,喜歡音樂、戲曲,自己會拉二胡、打洋琴,喜歡昆曲和蘇州評彈。他不像一般父親那樣獨斷專行,即使是不喜歡子女的選擇,也從來沒有直接表示過任何反對。
1966年“文革”開始后,正在中央戲劇學院念書的凌孜,當上了紅衛(wèi)兵頭頭。然而不久,風向突變,1967年,凌孜成為階下囚。接著,葉家長子葉選平、次子葉選寧、長女葉楚梅、長婿鄒家華,連同一個帶孩子的阿姨,都被關入功德林監(jiān)獄。
“說起抓我哥哥姐姐的事,到現(xiàn)在我都覺得內疚,要不是我在‘文革’中太過折騰,江青也不會那么盯著我。江青的目的很清楚,我微不足道,我的兄弟姐妹也微不足道,只要能把葉劍英弄下去就行。”
凌孜被關押在9平方米的單人牢房里,與外界隔絕,“在牢里,凌孜鉆研起了中醫(yī),試驗針灸。我趁提審時,在桌子上撿了根大頭針,又從掃帚上截下一小段小鐵絲,在水泥地上磨了磨,往自己大腿的穴位里扎。后來,獄醫(yī)給犯人看病,無意間遺落下兩根針。我從此用這兩根正牌武器練習針灸,為出獄后當醫(yī)生打了基礎?!?/p>
凌孜在獄中一待就是4年,她說:“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沒什么,后來,甚至想干脆死了算了……關了快兩年了,看樣子也出不去了,活著沒意思。”
1970年年底,在周恩來的幫助下,29歲的凌孜重獲自由?!耙驗楸魂P在單人牢房,出來以后我就不會說話了。還特別害怕聽到聲音,一聽大馬路上嘈雜的聲音就刺激得受不了。”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葉劍英,看著原本活潑開朗的女兒被折磨成這樣,默默地流下眼淚?!案赣H心里很難過,他覺得這個女兒關在里面給弄得傻掉了。”
1972年,身體恢復正常的凌孜,進入北京醫(yī)學院,畢業(yè)后分在解放軍301醫(yī)院工作,做了7年的醫(yī)生。但凌孜一直割舍不下自己的導演夢,1980年,她調入中國新聞社電影部拍攝紀錄片,后又轉到北京電影制片廠編導室工作。
1981年,凌孜把曹禺著名的話劇《原野》搬上了銀幕,并引起軒然大波?!对啊吩诋斈甑耐崴闺娪肮?jié)中,成為在那里參展的第一部中國電影。然而在國內,這部片子卻一度遭到禁映?!耙涝诋敃r的政治環(huán)境里,拍攝這樣一部曾受批評的作品,要冒很大的風險?!敝钡?988年,電影《原野》才終獲中國電影百花獎?!爸豢上菚r,父親已經(jīng)沒有機會看到女兒成功的笑臉……”凌孜感到惋惜。
兄弟姐妹其樂融融
葉家這個在外人看起來似乎有些復雜的大家庭,對于葉家成員來說,卻覺得關系非常簡單?!叭~家后人現(xiàn)在有50多口,每年在廣州都會有一次家族大聚會,其樂融融。”談起這一點,凌孜微笑著說:“父親在世時,我們各忙各的,不怎么聚;父親離開之后,我們反倒要聚在一起。”
葉劍英的子女中,涌現(xiàn)出很多優(yōu)秀的人才,他們的身上,都或多或少表現(xiàn)出其父的“儒家氣質”。
長子葉選平,1924年出生于廣州,先后在延安自然科學院、清華大學學習機械專業(yè),并到蘇聯(lián)留學。曾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現(xiàn)為國際儒聯(lián)學會會長。凌孜說:“大哥穩(wěn)重周到,對每個人都很好,和父親的性格極像?!迸畠喝~楚梅,1928年出生于香港,曾到蘇聯(lián)留學,曾任機械工業(yè)部機床局副局長。她的丈夫鄒家華,曾任國務院副總理。次子葉選寧,1938年生于香港。曾任解放軍總政聯(lián)絡部部長,少將。
凌孜說:“雖然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不同,但子女與父親在性格上類似,父親想要為國家做些事情的責任感,在我們兄弟姐妹的身上同樣能看到。”談及父輩所傳承的民族精神,凌孜說“中華民族危機的時候,并不是日本打我們的時候,因為人民的長城是打不垮的。但是今天,如果喪失了自己民族文化傳承的基因,我們就會被別的國家和民族瓦解。重拾我們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我們都不使勁還能指望誰呢?既然如此,我們大家就一起努力,讓我們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再現(xiàn)她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