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原名彥端,為什么改名“耐庵”呢?傳說中有段故事。
江蘇江陰祝塘有一大戶徐麟,仰慕施耐庵才學(xué),想延請他為孩子們講學(xué)。一次,施耐庵和弟子羅貫中游學(xué)來到江陰,徐麟請他到祝塘徐家莊東邊的東林庵稍住,并為徐家莊的孩子們講學(xué)。
施耐庵見東林庵背靠青山,三面環(huán)水,綠樹成蔭,十分幽靜,便答應(yīng)了徐麟在東林庵開壇講學(xué)。他一邊講學(xué),一邊寫作,閑暇時常常與徐麟品茶論詩,賓主相處,十分融洽。
一天,施耐庵與徐麟下棋,突然問道:“徐兄,你這莊院怎么會有庵呢?既有庵又為何未見和尚呢?”
徐麟見問,便吩咐家人取來一副木魚木槌,從容回答說:“施先生有所不知,這庵里原來住著一位老和尚,法名叫慧能。三十年前老夫請他來庵住持,念經(jīng)拜佛,超度祖宗亡靈,保佑子孫平安。這和尚潛心念佛,十分虔誠,每天敲著木魚誦經(jīng),直至圓寂,從不間斷。”
說著,他用手指著木魚的凹陷處:“你看,這就是慧能和尚敲了三十年的結(jié)果。我常常帶著孩子們來這里,給他們講述慧能念經(jīng)的故事,并讓他們看看這木魚。我想讓他們懂得,讀書做學(xué)問一定要專心致志,日積月累,持之以恒?!?/p>
施耐庵連連點頭,若有所思。徐麟走后,施耐庵便提起筆來書寫“耐庵”兩個大字,張貼在書室門楣上,意在告誡自己,也要像慧能和尚那樣耐得住庵院的寂寞,潛心寫好《江湖豪杰傳》(后改名為《忠義水滸傳》,簡稱《水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