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刷之法,燕窩去毛,海參去泥,魚翅去沙,鹿筋去臊。肉有筋瓣,剔之則穌;鴨有腎臊,削之則凈;魚有膽破,而全盤皆苦;鰻涎存,而滿碗多腥;韭刪葉而白存,菜棄邊而心出。《內(nèi)則》曰:“魚去乙,鱉去丑①?!贝酥^也。諺云:“若要魚好吃,洗得白筋出?!币啻酥^也。
注釋 ①魚去乙,鰲去丑:乙,魚的頰骨,也有一說為魚腸。丑,動物的肛門。
譯文 食物原料的洗刷要講究方法。燕窩要清除殘存的毛絮,海參要沖洗附著的泥土,魚翅要刷去粘留的沙子,鹿筋要去除腥臊味。豬肉中的筋瓣要剔凈,烹調(diào)時才能酥脆;鴨腎臊味濃厚,必須削除凈味;烹調(diào)魚品,魚膽一破,全盤皆苦;鰻魚的黏液不洗干凈,滿碗皆腥;韭菜去掉葉子只留白莖,白菜去掉邊緣只留菜心?!抖Y記·內(nèi)則》說“魚去頰骨,鱉去肛門”,說的就是食物原料洗刷的方法。諺語說:“如果要魚好吃,要洗得白筋出?!敝v的也是這個道理。
點評 食物原料烹制前必須進行適當?shù)拇旨庸?,其加工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菜肴制作的質(zhì)量。袁氏在這里主要強調(diào)了兩點:一是必須去除食物原料中所附著的雜質(zhì),以保持食物的整潔度與純潔度。二是必須去除食物原料本身所具有的異味。要做到這兩點,袁氏提出一方面可通過調(diào)味法,另一方面也可通過切除法。這里著重談了切除法,通過切除動物原料某些器官或分泌物,以達到去除食物原料異味的目的。我國南方地區(qū)一般講求食物原料的新鮮,認為加工過多會影響食物本身的鮮味,其實是誤解。一般短時間的清洗,并沒有破壞動物本身的細胞,不會影響食物的鮮味。相反,清洗干凈食物原料的異質(zhì)異味,更容易保存其鮮味。袁氏之說在今天看來也很有科學道理。